恩威并施·亦撫亦伐,突厥臣服
突厥葉護可汗在后來的西征中中箭身亡,沙缽略之子雍虞閭繼承汗位,稱都藍可汗,突厥人又開始圖謀南侵。隋文帝楊堅召集群臣商量,有人主張征伐,有人主張安撫。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突厥遠居大漠,精于騎射,征伐難收全功,不如先用離間手段,使他們自相殘殺,然后審時度勢,可伐者伐,可撫者撫,剛柔相濟,最終使突厥人無暇侵犯我國疆土。目前突厥國內除大可汗都藍以外,勢力最大的當屬達頭可汗。都藍與達頭雖名為主從關系,但都藍事實上根本就不能支配達頭,雙方的矛盾顯而易見,從種種情況分析,他們兩人絕對難以形成永久的同盟。當然,由于他們各自的實力都很雄厚,我們不宜設想他們會為我們的安撫政策所折服,只要這兩人中的任何一位統治著突厥,我朝的北方邊關就不得安寧。因此,必須物色一位能接受我朝有效支配的人擔任突厥的最高首領。”有人提問:“陛下已經找到了這個人嗎?”文帝說:“不錯。突利可汗染于是上任大可汗處羅侯之子,此人優柔寡斷,但心地純厚,他眼下勢力亦較弱,完全不能與都藍、達頭二人分庭抗禮。對付這樣的人,只須略施小計,就能輕易達到控制他的目的。他前不久曾向我朝求婚,我們就由此入手,一方面籠絡染干,另一方面實施離間,不怕突厥人不進我們的圈套!”群臣聽畢文帝這一番周密的分析,紛紛高呼萬歲。開皇十七年(597),染干在接到隋文帝的許婚詔書后親自前來長安(今陜西西安)迎親。隋文帝巧妙安排,先讓染干學習六禮,以馴化其野性,然后才將宗女安義公主賜給染干為妻,建立了翁婿關系。不久,文帝又派使者勸染干從北方南徙度斤舊鎮,表面上是利于染干發展經濟,其實是便于隋朝對他的控制。都藍不知這是隋文帝的離間之計,見狀大怒,從此斷絕了對隋朝的朝貢,并且屢次發兵騷擾隋朝邊關。隋文帝見離間已見成效,馬上也派大軍出關討伐,給了都藍以沉重的打擊。都藍認為這種局面純由染干一手造成,因此聯合達頭可汗猛攻染干部落,殺盡了染干的兄弟子侄。這仿佛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但都藍沒有想到自己無形中已被文帝當槍使了,等于是逼著染干更加堅定地投入隋朝的懷抱。隋文帝當然特別高興,他對逃來長安避難的染干簡直關懷備至,又是贈珍寶,又是修城供染干部眾居住。開皇十九年(599)安義公主病死,隋文帝另賜宗女義成公主為染干續弦,以示撫慰。與此同時,派兵加強對都藍、達頭的征伐,于599年大破達頭,致使突厥不少部落紛紛投降到染干麾下。當都藍頻頻侵暴染干部眾之時,隋文帝“好人做到底”,干脆將染干內遷到黃河以南,并開掘東西兩端貫穿黃河、長達數百里的深壕大塹,將染干保護得嚴嚴實實,任其自由放牧。此后都藍被部下所殺,達頭可汗也因內部大亂逃奔吐谷渾國(鮮卑族,國在甘肅以西),至仁壽元年(601),突厥遂成為染干的一統天下。隋文帝扶持染干做突厥大可汗的努力自然也收到了預想的結果,因為終染干之世,突厥人對隋朝的臣屬關系延續了整整十五年之久。(《隋書·突厥傳》)
上一篇:先聲奪人·亦守亦攻,智賺世充
下一篇:瞞天過海·以近待遠,吳漢大敗公孫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