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曾國藩乘虛圍金陵
同治初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據守金陵(今江蘇南京),忠王李秀成進攻蘇州、上海,侍王李世賢等攻占浙江,輔王楊輔清頓兵寧國,康王汪海洋意欲圖謀江西,英王陳玉成屯兵廬州,捻軍首領苗霈霖出入潁、壽二州,與陳玉成聯手準備進攻山東、河南,號稱雄師數十萬。金陵處于防守空虛狀態。為了保全蘇州、杭州,清政府派曾國藩統帥清軍圍剿太平軍。曾國藩與曾國荃兩兄弟商議進攻之策。曾國荃認為,乘虛急搗金陵,對方必定竭盡全力保衛京都,蘇、杭二州守軍驟減,可乘機收復蘇、杭二州。曾國藩認為這是上策,決計明攻金陵,另圖蘇、杭。將江寧之事交付曾國荃,浙江之事交付左宗棠,江蘇之事交付李鴻章,積極備戰。于是,曾國荃兵攻金陵,李鴻章征伐蘇、杭、上海,大江以北,多隆阿有取廬州之師,大江以南,鮑超有攻寧國之師,左宗棠有收復浙江之師,十路大軍都由曾國藩節制。曾國藩急圍金陵。金陵雖是堅城深壕,糧餉器械充足,自然不能猝然間攻占。但是城內瘟疫流行,守城將士死亡甚眾,幾乎不能出戰。久圍之后,洪秀全逐漸難以招架,急令蘇州李秀成、浙江李世賢率兵增援金陵。援兵號稱六十萬,圍攻正在包圍南京雨花臺的清軍。曾國荃撤離金陵,兵圍江寧。同治三年(1864),李鴻章攻下蘇州。同治四年(1865),左宗棠攻占杭州,曾國荃攻占江寧。蘇、杭二州被清軍控制,太平軍失去金陵屏障。(《清史稿·曾國藩傳》)
上一篇:引而不發·暫緩建都,游食自若
下一篇:瞞天過海·朱元璋謀取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