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統一北方之戰(1~8年)
西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年)至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后趙石勒以襄國(今河北邢臺)為戰略基地先后兼并西晉幽并冀豫徐諸州,滅亡前趙統一北方的戰爭。
在漢主劉聰與西晉爭奪關中時,輔漢將軍平晉王石勒在襄國曾遭到晉將王浚部將王昌與鮮卑疾六眷等的進攻,數戰不利。后用張賓之謀,于北城鑿突門二十,趁鮮卑攻城時突出,生擒其驍將末秠,并以釋放末秠為條件與疾六眷議和。進而攻克信都,殺冀州刺史王象,開始在襄國站住腳根。建興元年(313年),石勒命石虎南取鄴城,并利用劉琨與王浚不和,結好劉琨,二年三月襲殺王浚,奪取幽州。
建興四年(316年)十一月,石勒攻樂平太守韓據于沾城(今山西昔陽西南)。晉將劉琨由陽曲進屯廣牧(今山西壽陽西),以箕瞻為前鋒馳往救援?;爸蟹髷?,北逃桑乾。十二月,劉琨出飛狐口(今河北蔚縣南)投奔段匹磾,并州遂為石勒所有。
咸和三年(328年)七月,石勒命石虎領兵4萬,出軹關(今河南濟源西)攻前趙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進至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劉曜率軍迎擊,高候(今山西聞喜北)之戰,石虎敗走。劉曜南渡黃河,進圍石生于金鏞城(今河南洛陽東北)。十一月,石勒出兵救洛陽,命石虎據石門(今河南滎陽西北),石堪、石聰、陶豹等趨滎陽,自率精兵4萬由延津(今河南延津東北)渡黃河,經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鞏縣,詭道兼行,直趨洛陽。劉曜不備,急撤金鏞之圍,大軍10余萬,列陣洛陽之西。石勒命石虎步卒3萬自城北而西,攻前趙中軍,石堪、石聰各領輕騎8,000,自城西而北,攻前趙軍前鋒。自領主力西出夾擊。前趙軍大敗,劉曜被擒。次年正月,其子劉熙、劉胤棄長安,奔上邦(今甘肅天水),石生率洛陽之眾入據長安。九月石虎攻取上邦,前趙滅亡,氐、羌首領苻洪、姚弋仲皆降,秦、隴悉平。
箭
中國古代借助于弓弩發射的遠射兵器。弓弩是力量的來源,箭是力量的載體,是冷兵器中發明時間最早和使用時間最長的兵器之一。
箭由箭鏃、箭桿、箭羽組成。箭鏃用于射殺目標,其形制主要包括有脊雙翼式、三棱式、四棱式等。石器時期的箭鏃多為石、骨、蚌材質。后多用銅、鐵制成,漢以后采用點鋼鏃,制造工藝有鍛造和鑄造之分。箭桿用于承受弓弦的彈力,以竹制居多,也有木制的。箭羽的作用是控制箭的飛行速度和穩定性,提高射擊精度。制作箭羽的材料以雕翎為上品,角鷹次之,雁鵝最差。至宋朝,由于優質箭羽供應不足,便發明了風羽箭。這種箭將箭尾兩側剔空,利用凹槽產生渦流尾漩使箭平穩飛行,完全符合現代空氣動力學的原理。
當火藥應用于戰場后,出現了在箭桿上綁縛縱火物和火藥的火箭,用于火攻和心理震懾,是現代火箭的雛形。
箭
東晉武士俑
上一篇:《瓊崖反“掃蕩”反“蠶食”(194年月~194年1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石家莊戰役(1947年11月6~1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