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定王輔臣叛亂之戰(1674~1676年)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至十五年(1676年)六月,清軍平定原陜西提督王輔臣叛亂的作戰。
康熙十三年十一月,王輔臣隨同經略莫洛赴四川征剿吳三桂,十二月四日于寧羌(今陜西寧強)率部叛清,擊殺莫洛,又率部至沔縣(今陜西勉縣),欲與清定西大將軍貝勒董額作戰,因部下兵2,000余人星散,遂至略陽向吳三桂示忠。吳三桂授王輔臣為平遠大將軍,賞銀20萬兩,并令部將王屏藩率兵出川應援王輔臣。董額畏戰退往漢中,不久又退回西安。十四年二月,留守漢中的清鎮西將軍席卜臣以糧餉不繼,亦退軍西安,漢中遂為叛軍占據。繼吳三桂于湖廣、耿精忠于浙贛與清軍對峙之后,王輔臣又割據西北,致使清軍三面受敵。清朝廷為改變被動局勢,命董額、阿密達分路收復秦州(今甘肅天水)、平涼,命甘肅提督張勇、總兵孫思克、寧夏總兵陳福、西寧總兵王進寶等率部會剿割據平涼的王輔臣。自二月下旬開始,清軍轉入反擊。六月,王進寶部克蘭州,張勇復鞏昌(今甘肅隴西)。平逆將軍畢力克圖則從山西大同南下,連克吳堡、綏德、延安等府州縣后至涇州(今甘肅涇川)與阿密達合軍西進,在董額節制下,與各路清軍會攻孤守平涼的王輔臣。吳三桂派吳之茂出四川、王屏藩出漢中北攻秦州,救援王輔臣。九月,陳福率部攻固原,遭平涼、固原二地叛軍夾擊,副將泰必圖戰死,陳福退還靈州(今寧夏靈武)。叛軍東陷慶陽。清軍攻平涼數月不下,陳福十二月再攻固原時又被部將殺害于惠安堡(今寧夏鹽池西南)。清朝廷任命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馳赴西安替代董額節制陜甘諸軍,以趙良棟為寧夏提督。十五年五月圖海到平涼,用剿撫并行之策,占據平涼城北軍事要塞虎山墩,居高臨下,以大砲轟擊,同時派人入城游說。六月,王輔臣獻平涼城投降。張勇則在通渭、洛門(今甘肅武山東北)擊敗吳之茂、王屏藩援王輔臣的叛軍,又協同諸將進克禮縣、西和、階州(今甘肅武都),吳之茂僅以數騎逃遁。固原、慶陽等地也為清軍相繼收復。至此,全秦悉定,清軍得以集中全力對吳三桂作戰。
清軍指揮系統表(1840年前)
上一篇:《清平定張格爾叛亂之戰(180~187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清平定達瓦齊之戰(1755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