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攻宋之戰(15~159年)
蒙古蒙哥汗二年至九年(1252至1259年),蒙古軍攻宋,實施戰略大迂回的作戰。
南宋在同蒙古軍作戰中,逐漸形成守長江上游以固下游、守淮漢以蔽長江的防御方針,不斷加強蜀、荊湖、兩淮三個戰區防務。
蒙哥繼汗位后,命在今四川、河南、山東的諸軍開墾屯田,與宋爭奪城鎮。鑒于水軍缺少,難越長江天險,決定實行戰略大迂回,從翼側及側后攻宋。蒙哥汗二年七月,命忽必烈率軍沿古青溪道南下,進攻大理。三年十二月占領大理。四年春,忽必烈北歸,兀良合臺等繼續平大理諸部。七年(1257年)蒙哥命將出師進攻蜀和襄陽(今湖北襄樊),占據成都及西川大部,以消耗南宋實力。
八年(1258年)二月,蒙哥汗決定親率大軍攻宋。命忽必烈率軍南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兀良合臺率軍自大理經廣西北上策應;自率主力攻蜀,企圖東出夔門,浮江而下,待三路會師鄂州后,合兵攻臨安(今浙江杭州)。七月,蒙哥率軍4萬,由隴州(今陜西隴縣)經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南進。十月初八至利州(今四川廣元),相繼攻克苦竹隘(今四川劍門北小劍山頂)、大獲(今四川閬中北大獲山上)、青居(今四川南充南)等要地,準備攻釣魚城。
九年(1259年)正月,先期入蜀的蒙古軍紐璘部自成都至涪州(今重慶涪陵)西架浮橋,以阻宋軍援蜀。二月,蒙哥率軍進至釣魚城東(今重慶合川東),開始圍攻釣魚城。宋將王堅依托險峻地形和堅固壁壘,頑強固守,蒙古軍連攻五月未克。七月蒙哥卒于軍中,攻蜀蒙古軍撤圍北歸。
蒙哥采取戰略大迂回方略攻宋,雖有利于突破長江天塹,但大理之役,先后歷時七年,士兵和馬匹死傷高達數十萬,師至湖南,進攻力減弱;主力入四川,陷于深山重險,不利于發揮騎兵優勢。且宋軍以逸待勞,固守堅城,因此蒙古軍久攻不果,這是戰略大迂回作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蒙古滅西夏之戰(105~17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蒙金戰爭(111~1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