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滅西夏之戰(105~17年)
西夏天慶十二年至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05至1227年),蒙古軍多次進攻、滅亡西夏的戰爭。
天慶十二年,成吉思汗率軍首次攻入西夏,占領其邊城力吉里、落思城(今內蒙古河套北)等,繼于瓜州(今甘肅安西東南)、沙州(今甘肅敦煌西)地區,掠奪財物后撤兵。成吉思汗二年(1207年)秋,蒙古軍第二次南下,攻破西夏要城兀剌海城(今內蒙古巴彥淖爾盟河套以北),縱兵攻掠,夏襄宗李安全集右廂諸路兵抵御,成吉思汗于次年二月退兵。四年三月率兵三度攻夏,突襲兀剌海城和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李安全命其子承禎為元帥,率兵5萬迎戰,但一觸即潰。四月,蒙古軍攻克兀剌海城,俘夏太傅西壁訛答,乘勝進抵克夷門(今寧夏銀川北)要隘。夏名將嵬名令公率兵5萬憑險據守,后中伏被俘,蒙古軍進圍夏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九月,蒙古軍乘黃河暴漲引水灌城,月余不克。十二月,黃河決堤,水勢泛濫,蒙古軍難以立足,便釋放西壁訛答入城招諭,迫西夏帝獻女請降,蒙古退兵。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命太師木華黎率軍第四次進攻西夏,進圍中興府。夏帝李遵頊逃至西涼(今甘肅武威),派人請降,蒙古軍退去。十九年(1224年)九月,命木華黎之子孛魯率兵第五次攻夏,破銀州(今陜西米脂西北),殺夏軍數萬。夏帝遣使請降,蒙古軍退走。二十一年(1226年)初,成吉思汗統兵10萬,第六次攻夏。成吉思汗親率左路軍,由兀剌海城直趨賀蘭山,大敗西夏軍,后引軍攻入河西。右路軍攻占黑水城,轉至渾垂山(今甘肅酒泉北)。在畏兀兒都護軍配合下攻占沙州、肅州(今甘肅酒泉)。爾后,兩路軍匯合,攻取甘州(今甘肅張掖)。夏,成吉思汗領兵攻占西涼,并從與金國作戰的戰場調軍分東西兩路,掃蕩西夏各州縣。十一月,蒙古軍合圍靈州(今寧夏吳忠北),西夏帝李遣嵬名令公領10萬兵自中興府赴援,成吉思汗親率一部截擊,夏軍傷亡慘重敗走,靈州失守,蒙古軍包圍中興府。二十二年(1227年)春,成吉思汗留兵繼續圍攻中興府,自率主力進入金境,破積石州(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臨洮府(今屬甘肅)等地。六月,中興府糧盡援絕,李
遣使乞降。蒙古軍入城,大肆殺掠。至此,立國190余年的西夏滅亡。
西夏王陵遺址發現的西夏文石碑殘片
上一篇:《萊蕪戰役(1947年月0~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蒙哥攻宋之戰(15~15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