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仁義、禮賢下士的魏公子無忌
戰(zhàn)國四公子,皆是“翩翩濁世佳公子”,冠冕巍峨,風流絕世。四公子都善于養(yǎng)士,但真正為人仁義、禮賢下士的當數(shù)魏公子無忌。
魏公子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厘王的異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厘王即位,眾望所歸,封公子為信陵君。香氣繚繞中,公子眉宇間英氣勃發(fā),少年得志,一切有如天賜。
公子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無論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俊冶才學之士,他都謙恭有禮地同他們交往,從不因為自己富貴而輕慢士人。因此方圓幾千里的士人都爭相歸附于他,招來食客三千人。當時,雖然各諸侯國覬覦魏國已久,但皆因公子賢德,賓客眾多,連續(xù)十幾年不敢動兵謀犯魏國。
魏國有個犟老頭叫侯嬴,年愈古稀,家境貧寒,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看門人。此人看似衣衫襤褸,卻是“大隱隱于市”的人才。公子聽說了這個人,憐憫他年老貧困,便派人拜見并送上厚禮。但是侯嬴倔犟地不肯接受,說:“我?guī)资陙硇摒B(yǎng)品德,堅持操守,我不能因為看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財禮。”
公子聽聞,更愿意誠心請出這位賢人。而這般賢人,必不為財物所動,仁義待人,禮賢下士,方能獲此英才。公子于是在豪華門庭大宴賓客,所有的豪門華族爭相與公子舉杯,觥籌交錯之時,公子在眾目睽睽之下離席而去,帶上寶馬香車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子上尊貴的左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嬴。侯嬴見此情景,有心考驗公子的誠意,整理了一下破衣舊帽,大大咧咧地上了車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貴座位,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本以為公子會臉色難堪,甚至大發(fā)脾氣,可是公子手握馬韁繩,態(tài)度更加恭敬。
侯嬴想進一步考驗公子是否真有誠心,就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希望委屈公子駕車馬載我去拜訪他。”公子立即駕車前往進入街市,街上人聲鼎沸,屠宰場更是臭氣熏天。侯嬴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朱亥,他偷偷地回頭看公子,看這般尊貴的公子是否會勃然色變。他故意耽擱了許久,與朱亥聊天,仰天大笑,旁若無人。但是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悅。
而這個時候,魏國的將軍、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貴賓坐滿堂上,桌上香氣裊裊,貴客們饑腸轆轆,不知公子去向皆不敢動筷。喧囂的街市上,所有的人都看到袞服俄冠、氣度不凡的魏公子手握韁繩替侯嬴駕車,大家交頭接耳,面面相覷。公子的隨從人員在心里暗暗罵:“這糟老頭,耍什么大牌。”
侯嬴看到公子始終面色不變,心里實在佩服,這才告別朋友上了車。到家后,公子恭敬地請侯先生下車領著侯嬴坐到上位,并向全體賓客介紹了侯先生。侯嬴衣衫襤褸,卻鎮(zhèn)定坦然,滿堂賓客無不驚異,心感不平,不少貴族以鄙夷的眼神蔑視侯先生。在大家酒興正濃時,公子手持酒杯,斟滿香甜的美酒為侯先生祝壽:“先生乃國之瑰寶,請受晚輩頓首。”侯嬴終于為之感動,對公子說:“今天我侯嬴為難公子也夠勁了,我只是個城東門抱門插關的人,可是公子親駕車馬,親自在大庭廣眾之下迎接我,我本不該再去拜訪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訪他。但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聲,所以故意讓公子的車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訪朋友來觀察公子,公子竟如此地謙恭有加。現(xiàn)在世上的人都以為我是小人,而認為公子是個能禮賢下士的人啊!這次宴會之后,侯嬴愿意為公子披肝瀝膽,在所不辭。”
有一次,侯嬴對公子說:“我所拜訪的屠夫朱亥,是個賢能的人,只是人們都不了解他,讓他隱沒在屠夫中了。”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見朱亥,朱亥卻從不回拜答謝。公子雖覺得奇怪,卻也從不為難他。
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秦昭王已經(jīng)在長平大敗趙國軍隊,接著大軍圍攻邯鄲。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給魏王和公子送信來,向魏國請求救兵。
魏王將要派將軍晉鄙帶領十萬之眾的部隊去救趙國。秦昭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就派使臣威脅魏王:“寡人即將攻下趙國了,這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拿下趙國后,寡人一定調(diào)兵先攻打它。”
魏王膽小怕事,被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于是禁止晉鄙進軍,把軍隊留在鄴城扎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采取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fā)展。平原君使臣的車子連續(xù)不斷地到魏國來,頻頻告急。書信上,平原君責備魏公子:“我趙勝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國跟魏國聯(lián)姻結親,就是因為公子的道義高尚,能熱心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又表現(xiàn)在哪里!再說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里,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可憐你姐姐嗎?”
公子為這件事憂慮萬分,他屢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百般游說眾大臣千方百計地勸說魏王,但魏王怎么也不為公子所動。公子心急如焚,決計不能自己獨活而陷趙國于水火,于是召集賓客,湊集了戰(zhàn)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賓客趕到戰(zhàn)場上去同秦軍拼一死戰(zhàn)。公子慷慨悲憤,壯士一去不知何日能還。
人馬經(jīng)過東門時,公子遠遠地見侯嬴在候,公子滾鞍下馬,向他表示了與趙國共存亡的決心。臨行之時,旌旗飄飄,蕭蕭馬鳴,侯嬴卻只是淡淡地說:“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隨行。”
公子走了幾里路,心中不快:“我對待侯先生算是夠周到的了,天下無人不曉,如今我在將死之時,侯先生竟沒有一言半語來送我,難道我對待他有所閃失嗎?”于是他調(diào)轉回頭,快馬加鞭回來,想問問候嬴。侯嬴一見公子便笑著說:“我知道公子會回來的。”他嚴肅地對公子說:“公子好客愛士,聞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難,您這樣赴趙,不是拋肉于餓虎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這樣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我不送行,是因為我知道公子會返回。”
公子連稱慚愧,進而問對策。侯嬴張望左右,同公子秘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jīng)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nèi),而魏王最寵愛如姬,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死,如姬報仇雪恨的心志達三年之久,但始終沒能如愿。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獻給如姬。如姬能為公子效命而死,必然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沒有行動的機會罷了。公子如果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奪了晉鄙的軍權,這樣公子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御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功業(yè)啊!”公子恍然大悟,聽從了侯嬴的計策,請如姬幫忙。如姬星眸流轉,銀牙咬住了櫻唇,對公子說:“如姬雖乃女子,卻曉得國家大義、報恩之德。”
不日,如姬果然盜出兵符交給了公子。公子感激涕零。柳絮紛飛,時機已到,公子準備上路。
侯嬴告誡公子:“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利國家。公子到那里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但如果晉鄙仍不交給公子兵權,反而再請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
公子呆立許久,淚如泉涌。侯嬴見狀便問道:“公子怕死嗎?莫讓我等心寒。”公子頹然回答:“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jīng)驗的老將,我害怕他不會聽從命令,必定要殺死他,魏國為此將損失一員猛將。我哪是怕死呢!”侯嬴勸慰:“江水滔滔而去,仁者成就天下,公子今為國家大義,不足為過。”
公子找到朱亥,請求朱亥與其同往。朱亥笑道:“我只是個市場上擊刀殺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門問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謝您,是因為我認為小禮小節(jié)沒什么用處,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公子殺身效命的時候了。”
公子向侯嬴辭行,侯嬴把酒三盞,說:“我本應隨您一起去,可是人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在您到達晉鄙軍部的那一天,我將面向北刎頸而死,來表達我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揮淚告別。
到了鄴城,公子心里忐忑不安,他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代替晉鄙擔任將領。晉鄙將軍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心存懷疑,盯著公子說:“如今我統(tǒng)帥著十萬之眾的大軍,駐扎在邊境上,這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來代替我,這似乎不成體統(tǒng)。”他正要拒絕,這時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可憐一代名將慘死于鐵椎之下。
公子厚葬了晉鄙,統(tǒng)帥了晉鄙的軍隊。公子穩(wěn)坐帳中,整頓部隊,八百里分麾下炙,軍令如山倒: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中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奉養(yǎng)雙親。
經(jīng)過整頓選拔,得精兵八萬人,彪悍善戰(zhàn),士氣昂揚。公子率軍開赴前線攻擊秦軍,秦軍解圍撤離而去,于是邯鄲得救,趙國得保。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出都城之外來迎接公子。鼓樂高歌,平原君替公子背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趙王兩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得上公子的。”公子卻不居功自傲,仍是謙恭待人。
再說侯嬴,與公子訣別之后,在其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公子得知,悲痛唏噓不已,“士為知己者死”。由于魏公子以仁義待人,所以慷慨悲歌之士也愿意為之死而無悔。
上一篇:丙吉款待車夫
下一篇:樂群寬恕的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