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五當召·“東藏”神學院
內蒙古的召廟一般僅作禮拜誦經之所,而五當召則以培養經、律、論僧人為主,相當于黃教宗教學院。召內經藏豐富,規章嚴格,人才濟濟,深得蒙民崇拜,被盛稱為“東藏”,與西藏、五臺齊名。盛時常住喇嘛達一千二百多名。神學院的教務及日?;顒又饕谔K古沁獨宮、卻依林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德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稱為“六宮”。
蘇古沁獨宮最大,位于主峰東麓,居本召廟最前方。這里相當于大禮堂,是舉行全廟性大集會和修道實習之所。乾隆二十二年(1757)建成,高22米,占地1500平方米。宮分三層,上面一層內供兩座銅城——曼陀羅,為佛教密宗修法和觀想用的壇;第二層正中供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兩旁是釋迦牟尼門徒文殊、普賢像,東西兩墻的洞窟中為高70米的泥塑彩繪十八羅漢,造型生動,個性鮮明。二樓陽臺北壁繪有一組佛教圣地鳥瞰圖,上繪布達拉宮、布瑞奔寺、色拉寺、甘丹寺以及山西五臺山等。最后一幅為五當召的全景圖,卻不見卻依林獨宮和日木倫獨宮,可以推斷它繪于這兩座佛殿建成之前;下面一層分前后兩堂,后堂正中是彌勒佛像,像西側為藏經櫥。前堂為大經堂,內部開闊,四壁滿布重彩壁畫。畫幡高3米,總長250米,包括三十四個部分,內容為釋迦牟尼的佛本生故事。每部分畫一尊大佛,周圍布滿尺馬豆人,其中點綴了大量的帳房氈包、城市村落、寺塔伽藍(寺院總稱),是研究清代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重要資料。堂中地上數十排座榻,上鋪藏式絨毯,可容千余人。
寺內重大集會就在蘇古沁獨宮的前堂舉行。正月初八至十六是《甘珠爾》經會,寺眾聚集此宮,選節誦念六十四部贊頌經和《甘珠爾》經。正月十五日,寺內活佛在大殿內給眾喇嘛和信徒念“依如勒”(祝福經);晚上的酥油花展更是熱鬧非凡。四月初八至十五的經會主要誦念“敖特其”(藥師經)和“喇嘛綽德布”(一種思想修行教材)。十五日殿內供宗喀巴大幅畫像,同時紀念釋迦牟尼圓寂。七月二十五日(小月為二十四)到八月初是最隆重的全召性集會“嘛呢法會”,供救度菩薩觀世音。在千手千眼觀世音像前置一大凈瓶,內放五谷、藥種、甘露等二十五種物品,由召內活佛主持念“嘛呢經”,各地信徒及附近群眾都來布施瞻仰。會罷,召廟給布施者一包“烏如勒”(丸、丹,據說有降福消災治愈百病的神力)等禮物。嘛呢法會期間,全寺的喇嘛在蘇古沁宮晝夜誦念。八月初二還念一天《甘珠爾經》。此外還有宗喀巴誕生會(十月十五日),本召的歷屆活佛誕生日和圓寂日等紀念經會。
召廟內的四大學塾各居一宮,宮內所供佛像及陳設因學習內容而異。
卻伊林獨宮在蘇古沁宮西側,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為宗教哲學部,講授佛教教義。殿內正中是彌勒大銅像,高達10米,是五當召供奉的兩座最高的大佛之一。這里的學生通常占寺內徒眾的三分之二多,學到一定程度后,可參加全塾性講經辯論會。學滿二十一年成績優秀者,可獲得本學塾最高學位——拉布占巴。獲此學位者,除可兼學其他學塾的經典外,還可去印度、西藏和青海等地的大寺廟深造,并被委以一定職務。
由蘇古沁獨宮東側拾級而上,即達“五當召”的中心建筑洞闊爾獨宮,為時輪學部,傳授數學、天文、地理、歷法及造曼陀羅法則。因宮后半部為黃色,俗稱黃廟。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宮內佛座上為“五當召”一世活佛洞闊爾班迪達的塑像。來這里學習的人很少,學制五至七年,考試合格者獲“卻爾吉”學位,享有特殊的待遇。每當全召性集會時,他們都身穿錦緞、頭戴金冠。洞闊爾獨宮西側的當圪希德獨宮,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規模不大。殿內排列威德金剛、可畏金剛、勝樂金剛等九尊護法金剛像,均為護法神,專司鎮壓邪魔,造型猙獰可畏。
山頂巍然屹立的是日木倫獨宮,于光緒十八年興建,為教義戒律學部。是修建最晚的一座大殿,故俗稱新廟。這里傳授喇嘛教歷史及教義、教規,內蒙古境內只有五當召設此課程。殿內正中為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巨型銅像,高9米,是內蒙古最大的一尊宗喀巴銅像,也是五當召兩大塑像之一。黃教寺院中都供奉有他的塑像。為了容納高大的宗喀巴塑像,避免從底層仰視而造成的透視變形的缺陷,殿內結構特采用減柱和四周建二層回廊的形式。在回廊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塑像胸部以上的細部。塑像前東西兩側靠墻排列著木制的千佛龕,龕內供奉一千尊宗喀巴小型塑像,為模制涂金,高約20厘米,象征宗喀巴化身的千佛。
日木倫獨宮左后方,山坡最高處的阿會獨宮為廟內唯一面西朝東的佛殿,建于嘉慶五年(1800),設“糾德巴”(密宗)和“滿巴”(醫學)二部,但以密宗學塾為主。學制為十年,期滿后不授學位。殿門兩側繪有六道輪回壁畫。殿內正墻上為泥塑山洞,中部為釋迦牟尼及其弟子阿難、迦葉,兩旁為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東壁墻上繪有吉祥天母和時輪金剛等工筆重彩、造型詭怪的壁畫。殿內還懸掛有幾幅五代貫休畫的羅漢石刻拓片。醫學部二樓內供奉有白度母和綠度母塑像,高鼻修眉,表情溫厚善良,為喇嘛教中的救度菩薩,是唐代吐蕃松贊干布所娶的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的化身。殿內還有大量的帛畫,藏語稱為“唐卡”。
阿會獨宮旁有座小巧的二層樓,即蘇波爾蓋陵。原為五當召一世活佛洞闊爾的寢室,活佛圓寂后,就將其骨灰塔供奉于此。以后五當召歷代活佛圓寂,骨灰均在這里供奉。堂中排列裝有七世活佛骨灰的七座鎏金銅塔,高者1米許。銅塔為覆缽式,寬肩圓腹,上鑲珍珠寶石,與硬木描金塔龕交相輝映。南壁供奉有銅鑄無量壽佛。
此外,還有三座活佛府,即甘珠爾府、章嘉府和洞闊爾府,位于阿獨宮南面,自成院落,有曲徑相通。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贛東之旅·玉茗堂·“東方莎士比亞”的府第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青城山之旅·都江堰·“創開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