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草堂寺·覆草構堂一名寺
草堂寺位于戶縣城東南20公里的圭峰山北麓,因后秦時西域名僧鳩摩羅什在此譯經講經,而聞名遐邇。圭峰山是秦嶺山系的一座孤峰,山頭向北傾斜,其形狀像古代的玉圭,故名。當地民間傳說,圭峰山本來在渭河之北,聽人們說秦嶺很高,它很不服氣,想同秦嶺比個高低,就飛到了這里。可是并肩一比,自己確實比秦嶺低得多,羞愧難當,再也無顏回去,低垂著頭永遠站在了這里。
草堂寺創建于何時,無籍可考,后秦皇帝姚興的逍遙園中就有這座寺院,因寺內殿堂用草覆苫,故名草堂寺。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曾在此講經譯經,當時僧眾達三千多人。西魏時改名棲禪寺。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敕修后,恢復草堂寺原名。以后歷代都有重修。清同治元年(1862)因回漢民族糾紛,殿宇被毀。光緒七年(1881)又遭洪水,寺廟毀為廢墟。以后在原址上重修,但規模小而簡陋。五十年代以來先后五次修整。
寺院是一座由大殿、廂房和碑廊組成的四合小院。大殿內供奉如來佛和鳩摩羅什雕像,鳩摩羅什像是1982年4月13日日本蓮宗鳩摩羅什法師顯彰會贈獻的。大殿前的碑廊內,共嵌砌碑碣二十一塊,記載了寺院的盛衰變遷和古人游寺所題的詩詞。其一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詩:“秦朝朗觀圣人最,遠表吾師德圣靈。十萬流沙來振錫,三千弟子共譯經。文含金玉知天朽,舌似蘭蓀尚有馨。堪嘆逍遙國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鳩摩羅什譯經處
鳩摩羅什(344—413),其名意為童壽,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鳩摩羅什七歲出家學經,異常聰慧,師父講解經義,他很快便能通曉,精通經藏、律藏、論藏,被尊為“三藏法師”。他講經時,西域各國國王都跪在座側,讓他踩著自己的肩登上座位。前秦建元十八年(382),秦王苻堅遣驍騎將軍呂光西伐龜茲,呂光很快攻占龜茲,俘虜了鳩摩羅什。呂光帶著鳩摩羅什在返回長安途中,苻堅為姚萇所害,鳩摩羅什隨呂光大軍在涼州滯留十多年,精通了漢語。
后秦姚興弘始三年(401),鳩摩羅什幾經周折終于來到長安。姚興以國師之禮,迎鳩摩羅什到他的御花園逍遙園內的草堂寺譯經、講經。鳩摩羅什與弟子僧肇等八百多人,譯出《大品般若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典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這是用中國文字第一次大量翻譯外國書籍。鳩摩羅什通曉梵文和漢文,他所譯之經,文理依據梵本,文句為通行的漢語,倍受人們稱頌。他和真諦、玄奘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因為他的譯經,使佛教的影響日益擴大,他所譯的經典以后又傳至日本。他在這里還介紹了中觀宗的學說,成為后世三論宗的淵源。鳩摩羅什還倡導用秦聲唱經。在他之前中國僧人用梵語誦經,難以普及,他改用秦聲唱經后,使佛教的影響迅速以長安為中心擴展到中國廣大地區。
草堂寺大殿西側護塔亭內為鳩摩羅什舍利塔,相傳塔內埋有他的舍利子(骨灰)。塔上有后人所刻“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舍利塔”。塔高2.33米,八面十三層,全部用玉石雕刻鑲拼而成,這些玉石都是西域所貢,塔身由玉白、磚青、墨黑、淡紅、淺藍、乳黃、赭紫、灰色等八種彩石組成,俗稱“八寶玉石塔”。塔的形制為仿亭閣式,塔身有精美的雕飾。依其建筑形制和雕飾風格來判斷,應是唐代所建,是后人為追念他而建造的。整個塔的造型、雕刻,均極為雄健精美,是件形制不大的精美建筑雕刻品。
草堂煙霧
在鳩摩羅什舍利塔后的竹林西側,有一眼古井,名叫“煙霧井”。過去每逢秋冬晨昏,井內就冒出一股煙霧,在西風的吹拂下向京都長安飄去,甚至有人夸張地說同西安鐘樓上的寶頂連在一起,形成“草堂煙霧緊相連”的勝景,被譽為古關中八景之一。
關于煙霧的成因,《戶縣志》說:“井中腰有石一塊,相傳昔時每見一蛇臥石上,輒有白氣一股由井上騰,繚繞于省城西南,所謂草堂煙霧者此也。”民間相傳這是住在井里的灃河龍王從口中吐出的煙霧。唐玄宗時,草堂寺里住著一個叫人果的惡和尚,他自稱是神仙下凡,要唐玄宗答應他每天在草堂寺門前火化一個少女,否則唐王朝的氣數也就要盡了。唐玄宗立刻下旨戶縣縣令讓他每天給人果和尚送個美女,還賞賜人果和尚很多金銀彩緞。戶縣縣令當日就派人搶一美貌民女送到草堂寺。人果和尚將少女糟踐后便于翌日晨將其活活燒死。此后日日如此。唐玄宗每天早晨在長安城看到草堂寺的煙霧,興高采烈,百姓則敢怒不敢言。一日,大家請來行俠仗義、法力無邊的灃河龍王。灃河龍王來到草堂寺,正趕上縣令和人果在燒一個少女,怒火中燒,用皇上賜給人果的彩緞將他們兩人裹了個結結實實,澆上油,點了天燈。為防止唐玄宗看不見草堂寺煙霧而濫殺無辜,灃河龍王就鉆進寺院的那口井里,每天早上都從口中吐出一股股煙霧,迷惑唐玄宗。
其實,井中升騰的煙霧是地熱發出的熱氣,這一帶正處在熱水帶上,1981年陜西綜合勘察院在這里打水井時,打出兩口自流熱水井,井底水溫分別為63℃和58℃。后來由于水位下降,煙霧也就消失了。為保護這眼井,1978年在井上修建了一座六角小亭,亭上有書法家趙樸初所書的“煙霧井”三字。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香山·西山紅葉好
下一篇:清清滇黔韻·黔北之旅·梵凈山·超凡脫俗梵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