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東南之旅·梧州·神劍噴火明眸涌泉
梧州城橫臥在西江兩岸。南岸有一山峨然聳立。陽光照射,綠樹搖碧,白塔閃光。傳說此山有火晚燒,故名“火山”。北岸北山有一谷,谷中有井,其泉水“甘寒可吸”,故名“冰井”(冰泉)。一炎一涼,相互映襯,頗為古城增色。
火山之火,《梧州府志》載:“火光每三五一見,每至一更初火起,匝其頂如野燒,甚者廣十余丈,食頃而息。”其來源傳說有二,或傳說漢代南越王趙佗“藏神劍于山阿,故深夜騰光”;或傳說山下有潭,水深無極,下有寶珠,初更浮起,月星皎潔,寶光燭天,如峨眉洛伽、南岳圣燈之狀。不管其緣由傳說如何,想必這種自然現象或許真的出現過。古詩更把傳說中的寶物描繪得有聲有色。明代吳淇詩曰:“此劍本龍精,曾經歐冶鍛。斷巖巖自裂,吹發發自斷。入地二千載,了無剝蝕患。皎若屈陽華,夜射斗牛欄……”詩中所提到的歐冶子為春秋時越國鑄劍能手。傳說其為越王允常造劍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灑道,雷公發鼓,蛟龍捧爐,天帝壯(裝)炭,太一下觀”,于是聚“天地之精,悉其伎巧,造為此劍”(《太平御覽》卷三四三引《吳越春秋》)。故光焰奪目。
冰井之水,《蒼梧縣志》載:“泉為雙井,以壓火山之虐焰;或云,以是泉水之冷冽如冰,可愈疾疫。”唐時,容管經略使、文學家元結曾在冰井之側建冰井寺,并作“冰井銘”置于井東。銘曰:“火山無火,冰井無冰,唯此清泉,甘寒可吸。鑄金磨石,篆刻此銘,置之泉上,彰厥后生。”宋時,州守任詔重修冰井寺,并用泉水烹茶,作詩贊曰:“源泉此中生,瑩凈可鑒影。命僧旋汲之,入口勝霜冷。試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另外,也還有詩稱贊冰井之水“清泠滌煩襟”,“悠然脫塵境”。今冰井寺已湮沒,冰井冰泉仍負盛名。用泉水煮制的豆漿,如脂如乳。用匙舀起往下輕倒,漿液如斷線珍珠顆顆滴落,故名“滴珠豆漿”。
在民間,關于火山、冰井還有一些優美的傳說。古時候,梧州城東的山腳邊有一個窮漢,一年,他的妻子夜夢大蛇入懷,不久懷孕生子,因取名蛇郎。城西一家有一個小姑娘叫盧火妹。蛇郎、火妹長大以后,在上山打柴時認識了,蛇郎常幫火妹挑柴,火妹常給蛇郎縫補,兩人建立了真摯的感情。梧州城有一個土霸王叫陳老虎,心毒手狠。那一年,火妹父親病故,向陳老虎借了五兩銀子,本利要還十一兩五錢。火妹只得每月送柴抵利息。陳老虎看見火妹長得漂亮,乘機調戲,被火妹打了幾個耳光。陳老虎惱羞成怒,他聽說火妹跟蛇郎相愛,便派家丁打死了蛇郎,又逼死火妹的母親,把火妹搶走,強迫成親。火妹寧死不屈,撞石而死。蛇郎和火妹死后,各葬在西江北岸和南岸的山上。一天晚上,蛇郎托夢給父親,請父親在北山前面兩邊各挖一口井,讓他睜開雙眼看著對岸的火妹。父親依言挖了兩口井,里面冒出泉水。人們傳說這是蛇郎的眼淚化的。父親用泉水來做豆腐,鮮嫩可口,人們爭相購買。井挖成后,葬蛇郎的山岡突然橫長百多丈,延向江邊。葬火妹的山岡也直長百多丈。人們傳說蛇郎火妹在顯靈氣,要靠近相望。不久,城里又傳開一首童謠:“北山草,綠蔥蔥,蛇郎顯靈化成龍,窮人有仇終須報,除掉虎窩樂融融。”陳老虎知此事聞此言,惶惶不可終日,忙去請教一位師爺。師爺說:“《葬經》有言:‘山如鳳翥,或似龍蟠,日后當出真命天子。’北山果然有龍脈,龍虎相搏,虎必受克。”陳老虎依其言在埋蛇郎的山右邊井旁建一寺廟,把井據為己有;在山里一條流往大江的小溪上筑一座橋,命名“鎖龍橋”;在埋火妹的山上建一座塔,意欲以之壓火妹,并豎鞭打龍。陳老虎安排好這一切,滿以為平安無事了。但是,一個晚上,突然電閃雷鳴,人們看見一位青年噴出熊熊烈火,燒毀了陳老虎的房子。陳老虎在火焰的驅趕下,掉進江中淹死了。人們說這是“青龍噴火燒虎穴”。于是后人把埋蛇郎的山叫“蛇郎山”,蛇郎眼淚匯成的井叫“冰井”;把埋火妹的山叫“火山”。據說,夕陽下山以后,火山會自下而上騰起焰火,隔三、五晚可見一次。人們說這是火妹以頭撞石流下的鮮血。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碧蓮峰·碧蓮寶鏡映漓水
下一篇:茫茫高原雪·阿里之旅·岡仁波齊峰·神山圣宮斗士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