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碧蓮峰·碧蓮寶鏡映漓水
陽朔縣城漓江之邊,一座青峰尖聳碧空,仿佛一朵浴江而出含苞待放的碧蓮,這就是著名的碧蓮峰。明代廖學古《碧蓮峰》詩曰:“碧光萬道繞城通,擁出碧蓮接太空。一色翠屏開保障,人家都在畫圖中。”
亭亭碧蓮香
傳說,碧蓮峰原來是一朵不畏強權的碧蓮。當年風姨從天宮偷得一根打神鞭,想稱王稱霸,要百花在一夜之間全部開放。但碧蓮等花不理不睬,一瓣花兒也不開放。風姨大怒,舉起打神鞭,喝令云伯雨師布云下雨,碧蓮被風雨卷起,被污泥埋沒,卻頑強地從土里鉆出,挺立在水面上,生出蓮苞。風姨又命令雪神雹神下大雪落冰雹,碧蓮傲雪不屈,反而開出花朵。風姨再命令電母雷公閃電打雷,碧蓮竟頂住電母天火的噴射,躲過雷公天斧的劈殺,長出蓮蓬來。風姨氣得發昏,她用力吸一口氣,狠命吹出,好不容易吹斷碧蓮,可碧蓮拉出的銀絲卻纏住風姨,使她動彈不得。太陽公公懲罰了風姨。一顆碧蓮種子給狂風吹上了天,受五雷大火的鍛煉,最后落到壽星公公手里。壽星公公把它放進寶葫蘆里培育。一天,壽星公公到陽朔游玩,見山峰一座連一座,像千朵蓮花。他想錦上添花,就從寶葫蘆里拿出碧蓮種子往漓江一丟,水面慢慢升起一朵碩大的蓮花苞,形成了碧蓮峰,壽星公公樂得仰天大笑,自己和手中蟠桃、坐騎白鶴都化成石山,永遠留在漓江邊觀賞山水了。這就是現在的壽星峰、蟠桃山、白鶴山。
清清寶鏡明
碧蓮峰山腰上,有一塊圓潤光滑的石壁,像一面明亮的鏡子,周圍的綠樹如鏡框相托,因而碧蓮峰也叫鑒山。據說,鑒山上的這面鏡子原是觀音菩薩的寶鏡,不小心掉到陽朔,被一位樵哥拾得。樵哥的妹妹一照,變得比仙女還秀氣。樵哥的媽媽一照,多年的病馬上好了。鄉親們都來借鏡子照。貪心的縣官曉得了,他老婆又難看又有病,就派衙役搶走了寶鏡。誰知他老婆一照更難看,越照病越重,不幾天就死了。縣官又氣又狠,把寶鏡扔下漓江。第二天,碧蓮峰上出現了一面圓而白的鏡子;每當縣官做一件壞事,鏡子上就出現一個黑點。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便以鏡子上黑點的有無多少來鑒定縣官,因此取名“鑒山”。以后,貪官都害怕來陽朔做縣官。
一“帶”含多義
臨水峰麓有不少題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王元仁那一筆寫成的“帶”字。王元仁,陜西山陽人,書學王羲之,尤擅長巨幅草書,道光十六年(1836)出任陽朔代理知縣。他寫的這個字長寬各3米,飄逸灑脫,似含多字多意。有人認為內含“一帶山河,少年努力”;有人認為內含“一帶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舉世才”;更有詩家認為可意會為“一帶山河,舉世無雙;少年努力,萬古流芳”。一字竟引出這么多深義。
碧蓮峰山腰建有樓閣亭臺,林蔭小道。登山眺望,風景如畫。宋代魯鐸(一說李綱)《陽朔山水奇絕》詩曰:“輟飯支頤看翠微,人間應見此山稀。無從學得王維手,畫取千峰萬壑歸。”這些千峰萬巒,如同一片片青蓮碧瓣,圍向碧蓮峰而來,使“陽朔四周,又攢作碧蓮玉筍世界”(《徐霞客游記》)。正如清代劉名譽詩曰:“桂林山水世爭夸,陽朔奇峰另一家。我坐扁舟隨意看,果然千朵綠蓮花。碧蓮世界,處處人家,故唐代曾任陽朔縣令的沈彬《碧蓮峰》詩曰:“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爭如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秦皇島之旅·北戴河·碣石何在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東南之旅·梧州·神劍噴火明眸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