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儒者二程提出的道德修養目標。二程認為,氣中的理就是天理,天理在氣聚合成人時就是人的本性。天理的內容就是仁義禮智信,因此這本性是善的,如果沒有障礙,人就會完全按照仁義禮智信的原則行事。但是由于人們稟受的氣清濁不同,也在不同程度上遮蔽了人的本性。氣的運動方式是同類相互感應,表現于人,就是愛好美食、美色,產生欲望。這欲望或稱為人欲,是惡的根源,它妨礙著人的本性的正常發揮,也就是妨礙著人們按仁義禮智信的要求去做。因此,要使自己本性中的善性充分發揮,必須去掉人欲;去掉了人欲,心中剩下的只是天理,人就會按照仁義的原則行事。二程提出的原則得到朱熹的高度贊揚,并且成為以后儒者修養自身的基本原則。
天理人欲的原則是對君子們說的,是為君子們制訂的。君子之中,又首先是為君主制訂的。朱熹曾一再勸告君主,要去掉人欲,保存天理。儒者們,特別是程朱一派儒者,一般認為,這個原則不適用于普通民眾,因為普通民眾是和禽獸相差不多的存在,雖然他們有許多人欲需要去掉,但是他們沒有天理可以留存。
上一篇: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下一篇: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