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罵槐·旁敲側擊·狄仁杰巧諫唐高宗
儀鳳元年(676),將軍權善才誤砍了昭陵的柏樹,應當罷除名號官職,高宗卻命令將他殺掉。大理丞狄仁杰上奏說:“他罪不該死。”高宗臉色一沉說:“權善才砍昭陵的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掉他。”高宗大怒,令他出去。狄仁杰說:“我聽說犯顏直諫,自古以來都認為很難,我卻不這樣認為,如果遇到桀、紂那樣的暴君就難,遇到堯、舜那樣的圣主就容易了。我今天幸運地碰到堯、舜一樣的君主,不必擔心會像比干一樣被殺。漢文帝時有人盜走高廟的玉環,張釋之當廷直諫,罪犯沒有被棄市。魏文帝準備移民,辛毗據理力爭,也被采納。況且圣明的君主可以用理去說服,而忠臣不能懼怕威嚴。如果皇上不采納我的意見,我死以后,無臉在九泉之下去見張釋之、辛毗。按照法律,權善才不該治死罪,而皇上卻非要殺了他。這樣百姓就會無所適從,不再相信法律了。古人曾經說過:‘假設有人偷盜了長陵的一杯土,皇上該如何處理呢?’現在皇上因昭陵一株柏樹而殺掉一個將軍,千載之后,后代將會怎么說皇上呢?我之所以不敢奉詔殺權善才,是惟恐使皇上陷入不道的境地。”聽狄仁杰這樣一說,高宗的怒氣消了許多,于是就赦免了權善才。不久,又提拔狄仁杰擔任了侍御史。(《舊唐書·狄仁杰傳》)
上一篇:將計就計·將錯就錯·照章辦理,無忌詭計勝澹之
下一篇:兵貴神速·王基捷足先登奪南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