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雨花臺·花落如雨墜地石
雨花臺在中華門外1里許,為一高約100米、長約3000多米的山岡,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等。岡上遍布一種色彩艷麗、花紋奇特的圓形鵝卵石(瑪瑙石、雨花石),游人到此,常愛揀些回去珍藏。關(guān)于這些石子的來歷,一說梁時這里高座寺中有位云光法師常在山頂說法,上天為之感動,于是“落花如雨”,墜地凝為五彩石子,唐人根據(jù)這個傳說,將山岡稱為“雨花臺”;另一說其為孫吳時一位印度高僧拜求而來。
當年,孫權(quán)改建業(yè)為國都后,一位印度高僧準備在長干橋邊建一座阿育王寺。孫權(quán)不知佛教是怎么回事,派人把高僧抓起來。高僧向?qū)O權(quán)大講佛法,并說自己曾得到佛祖釋迦牟尼的傳授,能求到珍貴的佛寶舍利子。孫權(quán)半信半疑,便以七天為限,讓他求舍利子。真能求到,可以建寺;不能求到,就要殺頭。于是,高僧在南面石山上搭了一個臺,日夜在臺上祈拜天地,求舍利子。第七天夜里,下了一陣石頭雨,沒有舍利子。寬限七天,依然沒有舍利子,高僧再求寬限。第三個七天,已近午夜,天上忽然“嘩啦啦”落下一層舍利子。孫權(quán)這才同意建寺。高僧求舍利子的山岡從此有了各種五顏六色的石子,山岡便稱“石子岡”,后改“雨花臺”,石名“雨花石”。
雨花臺,“其旁冢累累,其下藏碧血”,有不少歷代殉難者的遺跡。西北山麓,有南宋抗金英雄楊邦義剖心處。楊邦義,字晞稷,北宋進士,曾任溧陽知縣、建康府判。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建康,留守杜充投降,楊邦義被俘。金帥完顏宗弼(金兀術(shù))誘他投降,楊大罵不從。金兀術(shù)老羞成怒,將其“剖腹取心”殺害。楊邦義被害后,原葬今雨花路北端,1975年移此。山北有明代方孝孺墓。建文年間,方孝孺為侍講學士。燕王朱棣以武力奪位,自立為帝(即明成祖),召方起草詔書。“正學(即方孝孺)麻衣(孝衣)陛見,執(zhí)筆書一‘篡’字,曰:‘萬世后,脫不得此字。’”“成祖遂夷其九族,更夷師友一族,以足十族之數(shù),謂之‘瓜蔓抄’?!?清褚人獲《堅瓠集》續(xù)集卷二)相傳其一學生拾遺骨葬此,現(xiàn)在的墓是清同治年間建的衣冠冢,有碑“明方正學先生之墓”。清代,太平軍和清軍江北大營在這里多次激戰(zhàn),辛亥革命時起義軍也在這里戰(zhàn)斗過,現(xiàn)存當年陣亡將士墓兩座。1927年至1949年,于此殉難者更多達十萬,1949年以來先后建立了紀念碑與石雕群像。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中岳之旅·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林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南岳之旅·蔡侯祠·芳池月映故宅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