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天水·玄奘取經留遺跡
天水是古絲路南路的必經之地,是由陜西進入甘肅境內的第一個重鎮。其具體走向約為:由長安出發,過今隴縣、固關峽,越隴坂,沿馬鹿—龍山—隴城一線西行,途經秦安、天水、甘谷、武山,抵隴西。《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貞觀三年,……至秦州,停一宿,逢蘭州伴,又遂去蘭州。”天水一帶古稱秦州,表明玄奘西行確實路過天水。回來時改走另一條路線,是否經過天水,史無記載。但天水民間認為玄奘取經往返都經過天水,并留傳著收八戒、降黃木狼、曬金臺等不少相關傳說。
天水市西的二十里鋪相傳即《西游記》中“紅瓦白墻,綠樹迎門,曲水映戶,香花點院,平畦麥秀”的高老莊,莊內高姓已于一百年前遷走,但莊內子女至今仍以玉容櫻唇、烏發桃腮而聞名。在二十里鋪南山角下,有一座“佛空寺”,俗稱“佛公嶠”,傳為紀念玄奘和孫悟空收降八戒而立,現多已塌毀,惟山頂元帝殿保存較為完好。《秦州志》載:“佛空寺西二十里南,有石山亂柏生石隙中,即山巔鐫洞為殿,玲瓏嵌入懸崖,幽林鳥道盤行。有元帝殿,神座后有洞深無涯,入內大風如雷,人不敢進;或傳其后通蜀道也。”此洞傳為當年豬八戒的云棧洞。相傳有一明末清初的失意秀才,想在云棧洞內修行,剛入洞內,只覺陰風大作,飛沙走石,身體不由自主地隨風飄去。不知過了多久,睜眼醒來,身體已落地,發現已身處峨嵋山頂。
天水縣元龍鄉和清水縣隴東鄉交界處的萬紫山,傳為《西游記》中的“碗子山”,是玄奘取經途中降黃木狼處。萬紫山因山色萬紫斑斕而得名,又因山石五光十色亦名花石崖。山上早在唐代就建有寺院,惜今多已殘毀,只余明末清初所建的磨針殿、大殿院、玉皇觀、雷音崖等殿宇六座十八間。雷音崖傳即當年黃木狼的府邸所在,建在離地面約10米的懸崖中部,路險難攀,殿內明代塑像尚保存完好。萬紫山最令人稱奇之處是,兩山相對處各有一水,一側水自山角石縫噴出,味道甘美,冬季不結冰;另一側泉水飛瀉而下,每到冬季,冰柱晶瑩閃耀。兩水一暖一冰,相映成趣。
此外,武山聶家河爐子山溫泉傳為《西游記》中的濯垢泉,是玄奘盤絲洞迷本、孫悟空戲弄蜘蛛精之處。天水渭河、牛頭河、耤河匯流處,傳為玄奘通天河遇險之通天河;天水縣馬跑泉旁南山腳下的滲金寺為玄奘師徒曬經之處。滲金寺原名曬經寺,為紀念玄奘在此曬經而建,因“滲金”與“曬經”音近,被誤叫為“滲金寺”。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歙縣·牌坊之城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臺灣之旅·玉山·玉山積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