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大理之旅·大理·山光傍水色“大理”繼“南詔”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這里西有巍峨雄壯的蒼山,山頂積雪終年不化,東有嫵媚秀麗的洱海,煙波浩淼,風姿萬千。明代文人楊升庵說它“山則蒼籠疊翠,海則半月拖蘭”。徐霞客也感嘆此地“松蔭塔影,隱現于雪痕月色之間,令人神思悄然”。蒼山洱海之間,氣候溫暖濕潤,四季百花飄香。蒼山的白雪,洱海的明月,上關的繁花,下關的疾風,構成大理風景的“四絕”。還有遠近聞名的蝴蝶泉、清碧溪、鳳眼洞、金梭島、天生橋等,也獨具風韻。望夫云、洱海月、美人石等優美傳說,白族朝花節、三月街、蝴蝶會、繞三靈等傳統節日,更給蒼洱風光增添色彩。
云南大理古城
早在三四千年前,大理地區就生活著原始居民。根據《史記》、《漢書》記載,這里居住著“嶲、昆明”的部落。秦漢之際,洱海一帶為蜀地通往身毒(印度)古道的必經之地。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這里設置葉榆縣,屬益州郡。唐時,原在今巍山縣的蒙舍詔(南詔)興起,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起南詔政權,并以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附近)作為首府(后遷羊苴咩城)。其地至今尚依稀可見南城墻、北城墻及金剛城遺址。唐朝封南詔王皮羅閣為云南王。但南詔并六詔、破吐蕃以后,“日以驕大”,唐王朝對地方民族關系也多次處理失當,導致“天寶戰爭”。南詔又依附吐蕃,聯合反唐,使唐朝受到沉重打擊。四十多年后,南詔才重新附唐,但拒絕唐朝勢力入境,保持政治上的獨立。897年,權臣鄭買嗣殺了南詔王隆舜。五年后,又殺死隆舜之子舜化貞及其幼子,建立“大長和國”。南詔自此滅亡。從細奴羅到舜化貞,南詔歷十三主,二百四十七年。
南詔亡后三十六年中,洱海地區共經歷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三個小王朝。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推翻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大理國的王都羊苴咩城,位于今大理古城一帶蒼山中和峰麓,至今可尋覓到一段長約3里的北城墻。大理國開國即“更易制度,捐除苛令”,并調整民族關系,使生產獲得迅速發展。1068年,大理國恢復與宋朝的聯系。此后至1241年,段氏曾先后向宋王朝上表進貢馬、牛、羊、象、緬刀、蠻甲、蠻鞍、藥材、寶石等貢品。1116年,宋徽宗冊封段氏為“紫金光祿大夫檢校習室之南節度使上柱大理國王”。
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金沙江”,滅了歷時三百四十六年的大理國。后建立云南行省,在滇西設置大理路。明改大理路為大理府,洪武年間建筑今大理古城。城樓雄偉,市井儼然。清時,仍置大理府。十九世紀中葉,這里發生過以杜文秀為首的回民起義。1856年,起義軍攻克大理,建立大理政權,共堅持了十六年。
上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堯廟·堯王德化世代傳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武鳴·山巖來清氣泉湖有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