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湯泉·湯泉浴日
湯泉是“遵化八景”之一,在遵化縣湯泉村,位于縣城西北20公里的燕山叢中。因水如湯沸而得名。湯泉的發源處叫總池。據說總池下面有一塊一畝見方的焦石塊兒,含有硫磺質,泉水遇熱而熱滾起來。泉口筑池,冬日水氣為云,繚繞天際。每當紅日凌空,彩霞四溢,俯視池水,旭日在底,明里透紅,好似一潭紅朱砂,故有“湯泉浴日”之說。
傳說遠古時期,這里的老百姓得了一種怪病:渾身奇癢,搔后皮膚潰爛,苦不堪言。當地的名醫郎中也無良方可治此病。湯泉村里有一年輕后生,生得腰圓膀闊,身材高大,力能拔山。他見百姓如此痛苦,決心踏遍名山大川,尋訪名醫仙人,定要討得藥方為百姓治病。許多年過去了,他仍一無所獲。一日他走得困乏,來到一座神農氏廟中休息。夢中遇神農氏指點,啟程去找后羿。
歷盡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后羿。后羿慨然應允幫助,并全力授之以箭法。不日,箭法習成。青年離別前,后羿囑咐他:“十日已去其九,切不可用力過猛,射下一小塊即夠。”
青年回故里后,登燕山之頂,待正午時分,按后羿所囑,抬弓搭箭,射向太陽。但聽一聲巨響,一小塊太陽宛如一個火球從天而降,落入泉池正中,化作一塊焦石。但見水氣沖天,其狀如云,不一會云散霧收,泉池變熱,紅日仍映在潭中,只是日上多了一個黑點。百姓無不為之歡呼,爭往沐之,病皆愈。
湯泉給民眾帶來的好處也曾驚動了帝王。據說唐太宗東征時曾至此,賜名“福泉”,遼國的蕭太后在此建梳妝樓,清康熙亦曾親臨。據縣志載,唐貞觀二年(628)曾建福泉寺。有亭名轉杯亭,又稱流杯亭。明代戚繼光任職薊總兵時在此駐守,經他修建的“晾甲亭”(又稱八角亭)和刻有“薊門湯泉”、“湯泉全圖”的六角亭,今皆存。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陜北之旅·蒼頡廟·漢字之祖蒼頡葬地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敦煌之旅·鳴沙山·沙嶺晴鳴沙海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