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陜北之旅·蒼頡廟·漢字之祖蒼頡葬地
蒼頡廟在白水縣史官鄉,廟后有蒼頡墓。蒼頡是黃帝的史官,后人以他的官職來稱呼他的葬地。廟的修建年代不可考,東漢延熹五年(162)就已具有相當規模。廟的正殿、后殿為明代所建。后殿內塑有“四目重光”的蒼圣像,相傳像下有隧道,直通殿后的蒼圣墓中。在正殿、后殿兩旁,陳列著歷代碑刻,有“蒼圣鳥跡書碑”、“孔子弟子題名碑”、東漢延熹五年的“蒼頡廟碑”等等,以“蒼頡廟碑”尤為珍貴,現已遷至陜西省博物館碑林內保存。蒼圣墓在后殿之后,高3.2米,墓頂有一株奇特的古柏,各枝干每年輪流枯榮,因而被稱為“轉枝柏”。
相傳蒼頡是黃帝的史官。當時人類社會已開始變得復雜,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正在進行戰爭。蒼頡感到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方法越來越不夠用,有時還會出現差錯。蒼頡就對黃帝說:“我們可以制造一種圖,讓人們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把你的話用圖表示出來,天下臣民就會照著去辦。”黃帝聽了,就讓蒼頡留在家里專門畫圖造字,今后不再隨軍打仗了。
蒼頡苦思瞑想了半年時間,仍一無所獲。有一天雪后他去打獵,見山雞在地上留下的腳印與小鹿的腳印截然不同,深受啟發。他想把雞的爪印畫出來當雞,鹿的足印畫出來當鹿,人間萬物,都可以把它的形象畫出來。
蒼頡就這樣造出了文字,可是字往哪兒寫呢?有一天,有人在河邊捉到一只大龜,拿來請蒼頡給它造個字。蒼頡按龜的形狀造了“龜”字,順手把“龜”字刻在龜背上的一個方格子里。字剛刻好,一不小心,龜就掙扎著落入河中游走了。幾年后,這只龜又被人捉住,發現龜甲背上的字清晰如初,隨著龜的長大,刻的字也變大了。人們把這件事告訴蒼頡,蒼頡受到啟發,讓人捉來許多龜,剝下龜蓋,把創造的各種象形字全刻在龜蓋的方格子里,并用繩子串起來,交給黃帝使用、保存。
上一篇: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李廣墓·漢“飛將軍”衣冠冢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湯泉·湯泉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