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香港之旅·宋王臺·羞見降幡出石頭
“一鞭殘照上煙蘿,驅背詩人自嘯歌。黃葉疏林秋色好,海天還屬宋王臺,鼎湖龍去石猶存,三字摩崖映鯉門。一曲水仙杯酒酹,白楊風刮國殤魂,離離禾黍故宮秋,羞見降幡出石頭,終古難消亡國恨,怒濤嗚咽向東流,漁樵閑坐話南朝,鴉點長堤柳拂橋,繪出蒼涼天水碧,白頭詞客亦魂銷。”清代詞人蘇選樓題宋王臺的秋唱圖,詞旨悱惻,道出了宋王臺遺跡的滄桑。
宋王臺是香港九龍城的名勝古跡之一。一塊刻有“宋王臺”三個大字的巨石,坐落在九龍潭公園道口宋王臺公園里。
史載,宋王臺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南宋末年,臨安(今杭州)失守,南宋大臣陸秀夫和張世杰攜幼帝南逃,曾在現九龍宋王臺小山上躲避元軍的追擊。后人為紀念此事,在他們當年借以躲避元軍的石頭上刻了“宋王臺”三個大字。當時的宋王臺位于九龍城一個被稱為“圣山”的小山崗上。高約數百米,東臨九龍灣,南西北三面全由農田環繞,崗頂的大石上刻有“宋王臺”三字。清宣統年間擴修,將原刻“宋王臺”三字的巨石四周圍以石欄,并于山門外新建一牌樓,上嵌“一聲望帝啼荒殿,百戰河山見落暉”一聯。此聯蒼涼豪邁,洋溢著一種濃烈的愛國情愫。1942年,日本人以擴建啟德機場為由,將宋王臺遷至今址。從此,人們再也見不到當年那個留有宋王足跡的小山崗,只能面對刻有“宋王臺”三字的巨石發思古之幽清了。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東南之旅·鬼門關·羅隱驅厲鬼
下一篇:朗朗齊魯月·魯西之旅·羽山·羽山殛鯀留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