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立斷: 魏明帝死,司馬懿回京》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最初,曹操還是魏公時,任命贊令劉放、參軍事孫資同時擔任秘書郎。文帝曹丕即位,改稱秘書為中書,任命劉放擔任中書監(jiān),孫資擔任中書令,兩人掌管機密。明帝曹叡即位,兩人尤其受到恩寵信任,都加任侍中、光祿大夫,封為本縣侯。這時,明帝曹叡親自處理日常政務,屢次出兵,中樞籌劃都由他倆掌管;每有國家大事,朝臣集會議事,經(jīng)常讓他倆決斷是非,擇定而行。中護書蔣濟上書說:“我聽說大臣權力太重,國家就有危險,左右過于親近,耳目必受蒙蔽,這是古代至為戒備的。以前大臣掌事,內(nèi)外動搖不安; 陛下高超,親自處理國事,無不肅然安定。大臣不是不忠,只是權威下移之后,人們對君王就一定怠慢,這是情勢發(fā)展的必然。陛下既然已經(jīng)對大臣明察,希望不要忘記左右親信造成的流弊。左右親信的忠心和謀略,未必勝于大臣,至于逢迎諂媚、阿諛奉承,有的卻極其善長。如今外面議論,動輒就說 ‘中書’,雖令人畢恭畢敬,但不敢結交,然而僅有這個名義,就可以迷惑世俗,何況實際掌握國家要事,整日侍奉在眼前; 倘若趁著陛下疲倦之時,有所剖斷,竊弄權威,大臣見他們能影響陛下,也就會順勢轉而趨向他們。一旦有此弊端,私聯(lián)朋黨為援,無原則地褒貶毀譽就會興起,功過賞罰必定顛倒,走正路向上或許行不通,而曲意逢迎左右近侍的卻能顯貴,他們乘小事鉆營入內(nèi),借形勢出外號令,自認為被君主親昵信任,不再會有猜疑。這些應該是陛下圣明睿智早已察覺的,如果對外經(jīng)意國事,則左右近侍的形跡自然暴露。有人擔心朝廷大臣會害怕進言不妥而受左右近臣的怨恨,因而不敢上報陛下和他們對抗。我認為陛下靜神沉思,垂聽輿論并加以觀察,如果事物有不盡合情理而又不能執(zhí)行的,定將改換曲調(diào),遠可以和黃帝、唐堯的功勞相等,近可以使武帝、文帝的政績發(fā)揚,豈止是不受左右控制而已!可是君王不可能獨自承擔天下的全部事情,必當有所托付。如果委任一個臣屬,除非有周公旦的忠心、管仲的公心,否則就有弄權敗官的弊病。當今之世,棟梁之才雖然很少,但德行可稱一個州職,智慧可效力一個官職;忠誠盡力,各奉其職的人,還是可供驅(qū)策的,不要使圣明之朝出現(xiàn)惡吏專權的丑名!”曹叡不接受。
到曹叡病重臥床,深慮后事,才任命武帝之子燕王曹宇擔任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wèi)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共同輔政。曹爽是曹真之子,曹肇是曹休之子。曹叡年少時與燕王曹宇親近友好,所以把后事囑托給他。
劉放、孫資長久地掌管國家機要,夏侯獻、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棵雞棲樹,兩人互相說:“這也太久了,看他們還能活幾天!”劉放、孫資怕有后患,陰謀乘機離間。燕王曹宇性情恭順溫和,誠懇地堅決推辭,曹叡讓劉放、孫資進入臥室問道:“燕王正該如此嗎?”劉放、孫資答道:“燕王實際是自知不能承擔重任,所以這樣。”曹叡問:“誰可承擔?”當時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劉放、孫資順勢推薦曹爽,并且說:“應當召回司馬懿參與。”明帝問:“曹爽能承擔這件大事嗎?”曹爽汗流滿面,緊張得不能回答。劉放暗中踩他的腳,耳語說:“快說以死奉社稷。”曹叡聽從劉放、孫資建議,打算任用曹爽、司馬懿,不久中途又改變,下令停止先前任命。劉放、孫資再次入見游說曹叡,曹叡再度聽從他們的意見。劉放說:“宜親自寫下詔書。”曹叡說:“我疲乏極了,不能寫。”劉放隨即上床,把著曹叡的手勉強寫下詔書,遂拿著出宮大聲說:“有詔書免去燕王曹宇等的官職,不得在宮中滯留。”曹宇等流淚而出。任命曹爽擔任大將軍,曹叡嫌曹爽才能不足,又任命尚書孫禮擔任大將軍長史輔助他。
這時,司馬懿正在汲縣,明帝派遣給使辟邪,帶著手詔前去召司馬懿。開始,燕王替曹叡籌劃,認為關中事關重大,應讓司馬懿走小道從軹關向西回到長安,事情已經(jīng)施行。司馬懿不久又接到第二封詔書,前后矛盾,懷疑京師發(fā)生變故,于是急速入朝。
正月,司馬懿回到京師,入見曹叡。明帝拉著他的手說:“我把后事囑托給您,您要與曹爽一起輔佐幼子。死豈是可以忍住的,我強忍著不死是為等待您。能夠與您相見,再無遺恨了。”于是召來齊王曹芳、秦王曹詢拜見司馬懿,又指著齊王曹芳對司馬懿說:“就是他了,您仔細看看,不要看錯!”又教齊王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頸,司馬懿叩頭流淚。這一天,立齊王曹芳為皇太子,曹叡旋即去世。
曹叡深沉剛毅,聰明敏捷,但縱情任性。能夠擇別官吏的事功和能力,排除浮華和虛偽。每次發(fā)兵出征,討論決定大事,謀臣將相,全都佩服曹叡的遠大謀略。記憶力極強,雖然只是左右卑微小官,但官府登記簿中有關的稟性行為、主要事跡和經(jīng)歷及家中父兄子弟的情況,一經(jīng)過目、終身不忘。
起初,諸公接受遺詔輔政,曹叡把他們都派出去鎮(zhèn)守地方,朝政則由自己親自處理。對大臣優(yōu)待禮敬,心胸開闊,喜愛爽直,即使大臣當面冒犯批評,也不折辱誅殺,他的君主度量是如此寬宏。可是他不考慮建立恩德,使風范流傳后世,不鞏固曹氏宗室作為基礎,至使大權旁落,社稷無人保衛(wèi),可悲!
太子曹芳即位,時年八歲。大赦天下。尊稱皇后為皇太后,給曹爽、司馬懿加以侍中官職,授符節(jié)、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各處修建宮殿的勞役,都按遺詔罷除。
曹爽、司馬懿各自領兵三千人輪流在宮中宿衛(wèi),曹爽因司馬懿年紀已大,地位一向很高,經(jīng)常把他當作父輩侍奉,每有事情必去拜訪咨詢,不敢獨斷專行。
最初,并州刺史東平人畢軌及鄧飏、李勝、何晏、丁謐都有才名,但急于富貴,趨炎附勢,曹叡厭惡他們浮華,都加以抑制而不錄用。曹爽一向與他們親近友好,到掌權輔政,馬上加以引薦提升,成為心腹。何晏是何進的孫子,丁謐是丁斐之子。何晏等都共同推戴曹爽,認為大權不能托附給別人。丁謐替曹爽出謀劃策,讓曹爽稟告皇帝發(fā)布詔書,改任司馬懿為太傅,外表上用虛名使他尊貴,實際上打算讓尚書主事,上奏先由曹爽過目,以便控制輕重緩急,曹爽聽從其計。二月二十一日,任命司馬懿擔任太傅,曹爽弟曹羲擔任中領軍,曹訓擔任武衛(wèi)將軍,曹彥擔任散騎常侍、侍講,其余各弟都以列侯身份侍從,出入宮廷禁地,位尊厚寵沒有超過他們的了。
曹爽侍奉太傅,外表仍恭敬有禮,但各項決定很少再經(jīng)由他了。曹爽貶吏部尚書盧毓為仆射,而讓何晏取而代之。任命鄧飏、丁謐擔任尚書,畢軌擔任司隸校尉,何晏等依仗曹爽勢力用事,迎合的人升官進職,違抗的人罷黜辭退,朝廷內(nèi)外都看風行事,不敢違抗他們的意旨。黃門侍郎傅嘏對曹爽弟曹羲說:“何晏外表文靜而內(nèi)心浮躁,巧取好利,不求務本,我恐怕必先誘惑你們兄弟,仁人志士將遠遠離去,而朝政將要荒廢了。”何晏等于是對傅嘏心懷不滿,因細微小事免去他的官職。又讓盧毓出任廷尉,但畢軌又上奏誣陷,盧毓被免官,輿論多為盧毓辯冤,方又任命他為先祿勛。孫禮耿直不屈,曹爽感到不利,遂讓孫禮出京任揚州刺史。
司馬懿明于事理,當機立斷,返回京城。曹爽任用非人,排斥異己,實潛伏著危局。缺乏韜略,未能從根本上控制司馬懿,后患無窮。
上一篇:《并存互斗:西域諸將互相攻伐》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當機立斷,先發(fā)制人》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