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亂侮亡:袁尚攻破袁譚,袁譚向曹操求救》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八月,曹操進攻劉表,大軍進駐西平。
袁尚親自統帥大軍進攻袁譚,袁譚大敗,逃到平原,據城固守。袁尚團團圍住,連續猛攻。袁譚派辛評的弟弟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
劉表寫信勸袁譚說:“君子遇到危難,也不會逃到敵國;即使與人絕交,也不會進行辱罵,何況忘掉使你父親羞憤而死的深仇大恨,拋棄兄弟的手足之情,作出這種萬世都引以為戒的事情,使同盟之人都為你感到恥辱。如果袁尚有不尊重兄長的傲慢舉動,你也應該委曲求全,以大局為重。等到大局已定,再由天下人來評論曲直,不也是高風亮節嗎?”劉表又給袁尚寫信,說:“金、木、水、火四種物質,以剛柔互配,才能相輔相成,為人所用。袁譚天性急躁,不能明辨是非,你器量寬弘,包容他還綽綽有余,應當以大容小、以優容劣,先除去曹操,以了卻你父親的遺恨。等到大事已定,再來評論誰是誰非,不好嗎?如果執迷不悟,則連不講禮義的外族人也會譏笑你們,何況我們這些盟友,還會再盡力為你作戰?這正是韓盧狗和東郭兔互相追逐,先行自困,而耕田老農不勞而獲故事的再現!”袁譚、袁尚都不聽劉表的勸解。
辛毗到西平拜見曹操,轉達袁譚求救的請求。曹操部下官員多認為劉表勢大,應當先滅劉表,袁譚、袁尚自相殘殺,不足憂慮。荀攸說:“目前,正是天下英雄爭霸之機,而劉表坐守江、漢之間,可知他胸無大志。袁氏家族占據四州之地,有兵馬數十萬,袁紹以寬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兩個兒子和睦相處,共守已有的基業,則天下災難,仍不能平息。如今他們兄弟相爭,勢不兩立,如果一個人吞并了另一個人,則力量就會集中起來,力量集中后,再想進取就困難了。應該乘他們相持不下時動手奪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這個機會難得,不能失去。”曹操表示同意。
過了幾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荊州,讓袁譚、袁尚自相殘殺,兩敗俱傷后再下手。辛毗觀察曹操臉色,知道他又改變主意,就去告訴郭嘉。郭嘉報告曹操,曹操問辛毗說:“袁譚求救一定可信嗎?袁尚是一定能被攻克嗎?”辛毗說:“您不必問是否有詐,只應看整個形勢的發展變化。袁譚、袁尚兄弟相爭,并未考慮到別人會乘機利用,只是認為天下可由自己平定。如今,袁譚向您求救,表明他已走投無路;袁尚看到袁譚陷入困境,卻不能一舉攻破袁譚,說明袁尚已智窮力竭。他們的形勢是軍隊在外戰敗,謀士在內被殺,兄弟內訌,土地割裂,連年征戰,將士的甲胄里都長出虱子。再加上旱災與蝗災,造成饑荒,天災人禍,上下交應,百姓無論智慧或是愚笨,都已知道袁氏統治將要土崩瓦解,這正是上天要滅亡袁尚的時機,如今您去攻打鄴城,袁尚不撤軍回救,則鄴城不保; 袁尚退軍,則袁譚會在后夾擊。以您的軍威,對付窮困之敵,進擊疲憊之軍,猶如疾風去吹秋葉一般。上天把滅袁尚的時機賞賜給您,您卻不去進攻袁尚,而要討伐荊州。荊州地區百姓安居,官府富強,沒有機會可供您利用。從前仲虺說: ‘敵人有內亂則奪取,敵人有覆亡跡象則侵入。’如今,袁氏兄弟不顧長遠大局,而自相攻擊,可稱為內亂; 居民饑餓,行人無糧,可稱為覆亡的跡象。黃河以北的百姓朝不慮夕,性命全無保障,而您不立即去安撫,卻要等到以后。以后如果趕上豐收,袁氏兄弟又醒悟到已瀕于危亡,而痛改前非,則您就將失去用兵的機會。現在,利用袁譚求救而去援助,對您是最有利的。而且您的敵人,沒有比占據黃河以北的袁氏更強大的了。您平定黃河以北后,軍威大盛,足以震動天下。”曹操說: “對!”于是,答應出兵救援。
十月,曹操進軍到黎陽。袁尚聽到曹軍渡過黃河的消息,解除對平原的包圍,撤回鄴城。袁尚部將呂曠、高翊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譚又暗中刻好將軍的印信,送給呂曠、高翔。曹操知道袁譚并非真心歸降,便為兒子曹整聘娶袁譚的女兒為妻,以安袁譚之心,然后,曹操班師回朝。
劉表設法使袁譚、袁尚和好以形成對曹操后背的壓力,遠交近攻,借他人之力,鞏固自己。其論述涉及先人之仇,親戚友好,歷史經驗,同盟之義,兄弟之情,不謂不辯,只因譚、尚之愚,不得實施。
荀攸之策,目標選擇準確,其韜略為亂而取之,機不可失,時不我待,要求迅速采取行動,聯合袁譚,攻擊袁尚。
郭嘉的韜略思維與荀攸基本一致。
辛毗的分析緊緊抓住勢,以便與曹操取得共識,其韜略主要是“取亂侮亡”“時不再來”。
曹操已知袁譚不是真降,卻與袁譚結為兒女親家,運用“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韜略安定袁譚,鞏固同盟,孤立袁尚,以圖攻取。
上一篇:《南轅北轍:吳將郭馬等起事》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取亂侮亡,各個擊破》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