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識經遠,知人善任》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曹魏初建時期,崔琰受任負責人才的選拔和鑒定工作,前后長達十多年,在任期間,公正明達,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曹魏政權的壯大和鞏固,立下了重大功績,受到上下的一致贊譽。崔琰之所以能勝任此職,與他本人的識力密切相關。例如,當初崔琰和司馬朗友善,那時,晉宣王司馬懿還年輕。崔琰對司馬朗說:“您的弟弟,聰慧睿哲,明智亮允,剛健果斷,英俊卓越,恐怕不是您所能及的。”司馬朗聽了還很不以為然,但崔琰每每地堅持這番議論。崔琰的弟弟崔林,少年時沒什么名望,就是與他聯姻的親族也多輕視他,然而崔琰常說:“這是所謂大器晚成的人,他終究會有高遠的成就。”涿郡的孫禮、盧毓剛開始進入軍府時,崔琰又對他們品評說:“孫禮疏朗豁亮,亢奮勇烈,剛毅簡練,堅強果斷;盧毓清廉機警,精明理智,百煉不消。這兩位,都是三公的材料啊。”后來,崔林、孫禮、盧毓都官至三公。崔琰的友人公孫方、宋階早死,崔琰撫育他們的遺孤,恩養善視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崔琰的鑒別識見能力和篤情守義,都和這些相似。
直到后來魏明帝曹叡主政時期,崔林與司空陳群共論冀州人士,仍稱崔琰為首。不過陳群卻以崔琰“智不存身”貶之。其實,這一斷語是不合適的。崔琰之死,與其所薦之人有關,但這不是根本的原因。
起初,魏太祖曹操生性忌刻,凡是使他不堪的人,如魯國的孔融、南陽的許攸、婁圭,都因為依仗是曹操的舊臣故交而對曹操不夠恭敬,最終都被曹操殺掉。而崔琰被曹操殺害,卻引起世人的莫大痛惜,直至晉代陳壽撰寫《三國志》時,還不時聽到為他鳴冤的議論。
崔琰被迫而死的經過最清楚不過的說明,崔琰之死,并非由于他本人的智力未及用人失當所致,而完全出于曹操打擊政治嫌疑力量的需要。
崔琰說話聲音洪亮,舉止舒暢大方,兩眉疏展,雙目明朗,須長四尺,顯得很持重威嚴,素來被朝廷大臣所仰瞻佩服,連曹操也敬重畏憚他。崔琰曾薦舉過鉅鹿的楊訓,這個人雖才學不足,但清正貞堅,恪守道義,曹操就以禮聘用了他。后來曹操做了魏王,楊訓上表稱贊曹操的功績勞伐,稱述褒獎曹操盛大的功德,當時有的人便譏笑楊訓奉迎欺世、浮夸虛偽,把崔琰說成舉薦失當。于是,崔琰就從楊訓那里取來了這份表章的草稿觀看,并給楊訓寫了封書信說:“我已閱覽了您的章表,其實只是魏王的事跡優秀罷了!時代呀,應當會有變革的時候的。”崔琰這封信的本意,是譏諷議論的人只一味地去譴責、呵斥別人,卻不能客觀地去尋繹真理,但有人卻對曹操說,崔琰的這封書信是傲視當世,怨謗曹操。曹操大怒道:“諺語說‘生女罷了’,‘罷了’就不是好話。‘應當會有變革的時候’,所指的意思也很不謙遜。”于是罰崔琰去做徒隸,派人去察看,發視他的辭語面色并沒有屈服的表示。曹操下令說:“崔琰雖然被判刑,但他卻仍然會見賓客,門庭若市。他對賓客故意卷起他像蛇一樣的須髯,直著眼睛看,好像在瞋怒誰。”于是,就賜令崔琰去死。
上一篇:《隨機應變,當機立斷》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雅量公正,不動如山》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