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之以柔,迎之以剛》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國(該侯國在今四川南部縣)人。年輕時任縣功曹。劉備占領蜀地的時候,山賊攻打縣城,縣長棄家逃跑,張嶷冒著危險,背著縣長夫人逃跑,使夫人免遭災難。因此得以揚名。州里召他為從事。郡內士大夫壟祿、姚伷職位二千石,在當時有名聲,都與張嶷友好。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丞相諸葛亮駐在北邊的漢中,廣漢郡綿州縣的山賊張慕等人偷搶軍用物資,掠奪官吏百姓,張嶷以都尉的身份率兵討伐。張嶷估計他們會同鳥獸一樣四處散落,難以用戰斗來擒獲,便假裝與他們和睦友好,約定日期置辦酒席。當酒喝得酣暢時,張嶷親自率領左右人馬,乘機斬殺張慕等五十多人,首領全部被消滅。接著搜尋余賊,綿州在十天之內就清靜安寧了。
柔剛、強硬、真假、虛實均為韜略的雙面之刃,運用得法,即出奇效。若以剛克剛,以硬碰硬,以假制假,以實擊實,則鹿死誰手,尚未可卜。一旦得手,必代價巨大,輕則損兵折將,驚險迭起。重則勞命傷財,得不償失。
上一篇:《研究韜略,改造社會》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示之無為,后發制人》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