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止暴: 邊章、韓遂起事》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北地郡羌族的先零部落及枹罕、河關兩地的人民起來反抗,一致擁立湟中的義勇首領胡人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為將軍,護羌校尉泠征被殺。金城人邊章、韓遂在西州素有盛名,起事者將其誘騙而來,以武力脅迫他們主持軍政事務,殺死金城太守陳懿,攻打焚燒州郡官府。
起初,武威郡的太守依仗權貴的勢力,胡作非為,貪污殘暴,無惡不作。涼州從事武都人蘇正和調查并舉發了他的罪行。涼州刺史梁鵠感到害怕,便想殺死蘇正和,以免牽連自己。于是就去征求漢陽郡長史、敦煌人蓋勛的意見。蓋勛一向與蘇正和有仇,有人勸蓋勛乘此機會進行報復,蓋勛說:“借刺史向我征求意見的機會謀害人才,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他勸阻梁鵠說:“人們豢養獵鷹,是要用它捕捉獵物,如因獵鷹捕捉了獵物而將它煮殺,那么養它還有什么用呢?”于是,梁鵠打消了殺蘇正和的念頭。蘇正和聽說此事后,前往拜訪蓋勛,向他致謝。蓋勛避而不見,說: “我是在為梁鵠使君著想,并不是為了蘇正和。”他對蘇正和的仇恨絲毫未減,一如當初。
后任刺史左昌偷盜軍糧數萬石,蓋勛進行勸阻,左昌大怒,遂讓蓋勛與從事辛曾、孔常率軍另駐阿陽抵抗叛軍,企圖借棘手的軍事難題整治蓋勛,加以罪名。不想蓋勛屢立戰功,左昌無計可施。當北宮伯玉攻打金城時,蓋勛勸左昌發兵援救,左昌沒有聽從他的意見。陳懿被殺害,邊章等進軍將左昌圍困在冀縣。左昌召蓋勛前去救援,辛曾等人遲疑,不肯出兵。蓋勛大怒說:“從前齊景公的寵臣莊賈身為監軍而延誤軍期,被司馬穰苴處死。今天的從事難道比古時的監軍還要尊貴嗎?”辛曾等聽后,頓時心生畏懼,只得聽從。蓋勛到達冀縣后,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的行為,邊章等回答說:“假如左刺史早些聽從您的意見,兵臨城下,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再無歸降的可能了。”于是,撤除對冀縣的包圍離去。
起兵的羌族人將護羌校尉夏育圍困在官府牧場。蓋勛與州、郡聯合出兵前去救援。援軍行進到狐槃,被羌人擊敗。蓋勛手下所剩不足一百人,身上三處負傷,但仍穩坐不動。他指著路邊的木牌說: “就將我的尸體放在這里。”句就部落的羌人首領滇吾手執兵器不許眾人殺死蓋勛,并說:“蓋長史是一位賢人,你們如果將他殺死,就會得罪上天。”蓋勛仰天大罵道: “該死的反叛羌人,你知道什么,趕快來殺我!”羌人都大吃一驚,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滇吾下馬讓蓋勛騎,蓋勛不肯,于是被羌人所俘。羌人欽佩他的仗義與勇敢,不敢加害,便將他送回漢陽。后來擔任涼州刺史的楊雍上表保舉蓋勛兼任漢陽太守。
蓋勛說: “謀事殺良,非忠也; 乘人之危,非仁也。”非忠非仁者,極難建功立業。這是因為倫理道德為一個社會約定俗成的規范,觸犯這一規范,就會帶來許多的麻煩,形成力量的摩擦和抵銷,有礙計劃的推進和實施。由此可知,倫理與韜略存在一種隱形的、內在的聯系。一味追求計謀,不顧一切,殘忍好殺,終有妨害; 反之,事半功倍。蓋勛的經歷,即是很好的說明。
蓋勛有先見之明,左昌不救金城,使邊章、韓遂勢力擴大,后來西北動亂,紛爭不已,形成分裂割據的局面,很大程度上肇因于左昌拒絕蓋勛之策。
上一篇:《以才為本:魏詔郡國舉賢》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休養生息,觀釁伺隙》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