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
明代民族英雄,軍事謀略家,字元敬,原號南唐,后又改后為孟諸,生于山東濟寧縣南魯橋鎮。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其父為官清廉對他影響很大。父親死后,襲登州指揮僉事,開始軍事生涯。嘉靖三十六年(1557),隨抗倭名將俞大猷到浙江抗倭。在抗倭過程中,深感有必要建立一支自己訓練的指揮自如的部隊,于是親自招募礦夫和農民,組建戚家軍,訓練極其嚴格,在抗倭斗爭中,這支軍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依靠這支軍隊,轉戰東南沿海,基本剿滅了倭寇。一生有幾次事件表現了他的雄才大略:(1)大膽表現自己,初顯才華。曾參加北京的防務工作,其間兩次上書,獻備戰方略。朝廷中一些主持軍事的官員對戚繼光的膽識很是贊賞。兵部主事計士元在一封薦書中說: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圍;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茍,“可望千城之寄”。(2)整頓軍紀,樹立威信。負責山東防務時,山東軍隊紀律松弛,征戰不力。有些老軍官特別是他的舅父,恃長輩身份,不聽號令。經再三考慮,以上司身份,嚴厲處分了舅父。事后,他又以外甥的身份,給舅父賠禮道歉。軍紀很快得到整肅,山東海防較過去鞏固了。(3)敢想敢做,治軍有方。戚家軍是從械斗的礦夫民工中招募的,經過他的嚴格訓練,不但紀律好,素質高,而且熟悉陣法,是戰斗力很強的部隊。(4)文才武略,兼而有之。把自己的軍事經驗,軍事思想著成《紀效新書》一書;在北方防守的時候著成《練兵實記》一書。這兩部書是對《孫子兵法》的繼承和發展,特別是對軍事謀略思想在新的具體歷史條件下有所創造和發展。
上一篇:戒備論
下一篇:擴大產品組合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