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勢論
論謀略對抗中,作為將帥應當懂得何謂可攻之敵何謂不可攻之敵的道理。諸葛亮在《將苑》中指出:“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敵情而后圖之。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小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伍為次,戰勝而驕,可以攻之。若用賢授能,糧食羨余,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意即:從前善于作戰的將帥,在采取軍事行動之前,一定先調查清楚敵人的情況,然后再決定攻擊與否。如果敵人處于下列情況之一,就果敢發動攻擊:一是經過長期遠征,士氣疲憊,糧草缺乏。二是因經常出征,以致人民負擔過重,身受其苦,對戰爭感到非常厭煩。三是軍令不嚴。四是缺乏軍火器械。五是沒有一貫的作戰計劃。六是孤立無援。七是軍官對待部下苛刻、殘忍。八是賞罰不明。九是軍紀不嚴。十是曾因作戰勝利而態度傲慢。如果敵人的情況具備下面五項條件,就得停止進攻或運用計謀來取勝。一是選用才智之士。二是糧草非常充足。三是武器裝備十分精良。四是與鄰國保持友好關系。五是有大國作后盾。根據這個道理,作為將帥應當切實通曉何謂可攻之敵何謂不可攻之敵。這一思想原則,也適用于其他領域謀略斗爭。
上一篇:冷靜處事
下一篇:分割慮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