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曹芳
嘉平六年(254)九月十九日,一輛藩王專用的青蓋車,載著剛剛被廢黜的曹魏皇帝,從宮中緩緩駛出,后面跟著持節的使臣和一支衛隊,他們奉命護送,其實是押送這位倒霉的皇帝出宮,遷居別處。再后面,是幾十個前來送行的大臣,對于這位曹氏后代的不幸遭遇,他們無能為力,但是還不乏同情和憐憫,因此,不約而同地流下了淚水。所有的人幾乎都籠罩在一片哀傷的氣氛中。他們確實沒有想到,曾幾何時,那么轟轟烈烈的曹魏王朝,竟會如此迅速地迎來了衰敗。
這位被廢黜的皇帝,就是曹魏的第三代皇帝曹芳。
幼主登基 曹爽專權
曹芳 (231—274),字蘭卿,魏明帝曹叡的養子,生父是誰,已無從得知。青龍三年(235)被立為齊王。景初三年 (239)正月,曹叡病危,立曹芳為太子,并囑曹爽、司馬懿共同輔政。曹叡死后,曹芳繼位。這時的曹芳年僅8歲,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一切政事均由曹爽和司馬懿處理。這時,曹爽、司馬懿各率軍三千輪流值班,住宿宮內。司馬懿是河內溫縣 (今河南溫縣) 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曹操任丞相時,即開始做官,協助曹操搞軍事。曹操早期的屯田,主要是民屯,司馬懿建議實行“且耕且守”的軍屯,被曹操采納,從此,軍隊屯田墾種,糧食庫藏大大增加。曹丕稱帝后,司馬懿的地位逐漸提高,官至撫軍將軍、錄尚書事,參與了曹魏統治集團大政方針的決定和執行。曹叡繼位后,司馬懿任驃騎將軍兼督荊豫二州諸軍事,主要負責與西蜀的戰爭。青龍三年(235)被提升為太尉,主管曹魏軍事。后又平定公孫淵的叛亂,成為對曹魏政權的元老功臣。隨著官位的不斷上升,他的勢力也在逐漸增大。而曹爽只因是皇族子弟,才被任命輔助幼主。無論年齡、輩分及官位都不如司馬懿。所以,曹爽把司馬懿當作父輩看待,每件事都向他請示,不敢專斷獨行。
但是,這種局面不久即煙消云散。曹爽輔政以前,與何晏、鄧飏、丁謐、畢軌和李勝就很要好,經常在一起高談闊論。這幫人性情浮躁,趨炎附勢,急于攫取財富和官位。曹叡在位時,厭惡他們浮華不實,排除在政府之外,不予錄用。曹爽輔政后,則把他們引為心腹。何晏為東漢何進之孫,其母尹氏再嫁曹操為夫人,使他在宮中長大,又娶曹操的女兒魏公主,少年顯貴,以才秀知名,喜歡空談。平日里涂脂涂粉,連走路都要看看自己的影子,是魏末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擔心司馬懿勢力的增長危及曹氏統治,于是用 “無不為”來解釋 “無為”,希望曹爽能除掉司馬懿。
一天,何晏來見曹爽,對他說道: “國家的重權,不能委托給外姓人。如果現在還遵照明帝的委托,你和司馬懿共同輔政,最后必然是大禍臨頭。”曹爽聽后,說道: “我和司馬懿是受先帝之托,輔助幼主,我怎能忍心把他廢掉呢?”何晏進一步說道:“過去,你父親和司馬懿一起抵御蜀兵時,因多次受他之氣而郁郁致死,你怎么不明白呢?”曹爽聽后,猛然醒悟。他問何晏說: “那該怎么辦呢?”何晏回答說: “升司馬懿為太傅,以后尚書奏事,先由你來決定,不要受司馬懿的牽制。這樣,大權就不致旁落了。”
曹爽覺得這個辦法很好,于是,入奏幼主曹芳說:“司馬懿功高德重,可升為太傅。”曹芳年幼,一切都聽曹爽的,升司馬懿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師,地位尊貴,卻是一個閑職。曹爽通過這個辦法,削弱了司馬懿的實權。接著,曹爽命其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三個人各率三千御林軍,隨便出入禁宮。又用何晏、鄧飏、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
景初三年(239)七月,曹芳正式臨朝,八歲的孩子,自然不會處理國事,大權掌握在曹爽手中。尚書何晏等,圍繞在曹爽周圍,隨意更改國家的法令和制度。太尉蔣濟上書曹芳,建議 “告誡文武百官,各人嚴守各人的崗位,按部就班做事。”這樣,“才可感動上天,祥和之氣才可以降臨。”曹芳不管政事,不加理會。曹爽只顧自己享受,更是不理。這時的曹爽縱情任性,飲食衣服,跟皇帝一樣。他暗中把明帝曹叡的歌女、舞女,帶回家中作樂。構筑地下室,四周雕刻上花紋,時常與他的親信何晏縱酒歡宴。他的弟弟曹羲深感憂慮,勸他說:“你這樣每天飲酒作樂,不是長久之計啊!”曹爽這時只顧享樂,哪能聽進勸說,對他喝斥道: “兵權在我手里,誰敢造反?” 曹羲聽他這樣說,只好哭著離去,曹爽還經常與兄弟們一起出游,司農桓范勸他說: “你們曹家兄弟總攬中央大權,又手握重兵,不應該一起離開崗位。萬一發生變化,有人關閉城門,豈能再進來?”曹爽冷笑著說: “誰敢!” 照舊玩樂。
受曹爽的影響,曹芳經常接近性格卑劣的小人物,與他們在深宮后院游宴。何宴建議說:“從今往后,陛下前往式乾殿,或到御花園,最好由大臣侍從左右,一方面答復陛下的詢問,一方面可以隨時講解儒家經典,作為萬世典范。”散騎常侍孔義上書說: “現在,天下太平,陛下應該舍棄深宮后院的歡樂,不必再學騎馬,出宮時一定要乘坐車輛,這是天下之福,也是我們作臣屬的盼望。”對這些勸說,曹芳一概不聽,仍然出游歡宴,一切政事交曹爽處理。
對曹爽的結黨專權,司馬懿非常不滿,但要清除他們,力量還不夠。因此,他暫時忍讓,上書給曹芳,說自己年老有病,要求退職閑居。此后,他便推病不出,暗地聯絡心腹,策劃著一場與曹爽的大搏斗。
司馬懿告病回家后,曹爽、何晏等更無所顧忌,遂有了篡位之心。但對告老在家的司馬懿還是不放心。這時,正好李勝調任荊州刺史,他便讓李勝以告別為名進行察看。
對李勝的來意,司馬懿是很清楚的。于是他裝做重病在身的樣子,叫兩個婢女扶著來見客人。在同李勝說話時,他裝成神志不清的樣子,故意顛三倒四。李勝說:“今天,我回本州任刺史,特來告辭。”李勝是荊州南陽人,所以稱荊州為本州。司馬懿說: “我年老久病,死在旦夕。你到并州去,那里靠近胡人,你要多加戒備。”李勝說: “我是回本州,并非并州。”司馬懿說: “噢,你是到并州。”李勝只好再說: “我是到荊州。”司馬懿才回答說:“我已神志慌亂,沒有明白你的話。現在,你到荊州做刺史,可以好好建立功勛了。”說著,指口言渴,侍婢進粥時,他不用手拿,弄得滿身粥漿。這一切,李勝都信以為真。他回去把相見的情況向曹爽報告說: “司馬公形神已經離散,只剩下一口氣,不必再擔憂了。”曹爽聽后,滿心高興,對司馬懿不再戒備。他哪里知道,司馬懿正在進行著政變的準備呢?
洛陽政變 司馬懿奪權
司馬懿是一個有謀略的人物; 輔政以后,崇尚節儉,反對奢華。廢除了曹叡時宮殿的興建,使在京服役的人重返家園,老百姓非常高興。他支持鄧艾在淮河南北大搞軍屯。又奏請穿廣漕渠,引黃河水入汴,灌入東南諸陂。還在河南開淮陽渠和百尺渠,并修復一些陂塘。深受百姓歡迎,贏得了民心。而與他一起輔政的曹爽,卻是只顧自己享樂,不管百姓疾苦,還想篡位當皇帝。曹爽的行動,使得司馬懿加緊了政變的步伐。當時,他的兒子司馬師擔任中護軍,掌握一部分軍隊,他又暗中蓄養三千敢死之士,同時得到元老重臣太尉蔣濟等人的暗中支持。作好了一切準備,侍機而動。
嘉平元年 (249),曹芳到洛陽城外去拜謁曹叡的陵墓高平陵。曹爽同兄弟曹羲、曹訓、曹彥一道前往,洛陽城內空虛。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很快控制了洛陽城,令司徒高柔行大將軍事,占據曹爽軍營,令太仆王觀行中領軍事,占領曹羲軍營,解除曹爽兄弟掌握的武裝;同時,用太后的名義關閉洛陽城門,占領武器庫,派兵截斷洛水浮橋,阻擋曹爽等人入城。接著,司馬懿就上書曹芳,指責曹爽背棄先帝遺命,敗亂國典,專擅朝政,排斥舊臣,任用親信,目無君王。因此,他不得不采用兵諫的辦法,為國除害。
司馬懿派人把奏書送往城外,曹爽看后,驚慌失措。這時大司農桓范逃出洛陽,來見曹爽,勸他們攜皇帝到許昌,調外地的軍隊和司馬懿作戰。曹爽遲疑不決。桓范對曹羲說: “如今你是同天子在一起,號令天下,誰敢不應?”曹羲一言不發。桓范又說:“現在動身去許昌,第二天就可以到達,那里有武器庫,可以武裝軍隊,擔心的只是糧食,但大司農的印信還在我身上。”曹爽兄弟還是不聽。這時,司馬懿派人告訴曹爽,只要他罷兵免官,交出兵權,就可以回歸府第,保留封爵。
曹爽聽了來人的勸告,說道:“司馬懿只是為了奪我的權,我回歸府第,仍舊可以做個富家翁。”桓范知道這樣做后果將不堪設想,禁不住哭道: “你父親是個好樣的,想不到生了你們兄弟,我為什么竟和你們一起遭受滅族之禍呢?”
曹爽交出兵權,回到洛陽家中。不久,司馬懿以更多的罪狀,將曹爽兄弟及何晏、鄧飏、丁謐、畢軌、李勝、桓范等,全部處死,并誅滅三族。由于曹爽集團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朝內外的文武大臣多數是袖手旁觀,曹爽的軍權一被剝奪,曹爽集團也就隨之土崩瓦解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從此歸司馬懿控制。
但曹爽集團的垮臺,并不等于司馬氏與曹氏之間的矛盾已經解決。一部分有軍事實力的親曹勢力又先后起兵反對司馬氏。
嘉平三年 (251),太尉王凌在揚州發難,圖謀推翻司馬懿,廢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為帝,因事機泄露,被司馬懿先發制人,率兵南征,王凌措手不及,兵敗自殺。
討滅王凌后不久,司馬懿就因病身亡,他的兒子司馬師接著專擅朝政。他注意籠絡曹魏的舊臣,并維持原有的規章制度。有人請求改易朝政,司馬師說:“三祖(曹操、曹丕、曹叡)制定的典章制度,應該恪守,除了軍事以外,不得任意改變。”這些措施,對于穩定司馬氏的統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抗爭失敗 退位歸藩
司馬師輔政后,總攬了一切軍政大權,朝中的事務,都由他來處理。
一天,曹芳設朝,卻見司馬師帶劍上殿。曹芳大吃一驚,急忙下榻迎接。司馬師笑著說道:“哪有君迎臣的禮節?請陛下穩坐,我只是來聽大臣奏事的。”等到大臣上奏時,曹芳還未來得及說話,司馬師都作了定論。曹芳心中充滿怨恨。
這時的曹芳已經繼位十多年了,由一個孩童變成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他已不甘心只作一個擺設,而要求有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利。所以對司馬師的專權極為不滿,便向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訴說苦衷,說到司馬師的專橫之處,往往淚流滿面。張緝為張皇后之父,對司馬師的專權極為痛恨。夏侯玄是曹爽的姑表兄弟,曹爽敗后,他也被削了兵權,只得了一個太常職銜。李豐是李恢的兒子,司馬師當權后,擢升李豐為中書令,但李豐與張緝、夏侯玄豐常要好,所以,司馬師雖擢升李豐的官位,但李豐的內心卻歸附夏侯玄。他們經常在一起秘密商議,要殺司馬師,為曹爽報仇,為曹芳奪回大權。
嘉平六年(254)二月,曹芳準備封后宮的王氏為貴人。李豐便暗地里與黃門監蘇鑠、永寧署令樂敦,冗從仆射劉賢定下計策,等到賜封的這一天,曹芳一到,就殺死司馬師。
誰知事機泄露,司馬師下令殺死李豐、張緝、夏侯玄并誅三族。接著,司馬師帶劍進入皇宮,見了曹芳,便問道: “張緝的女兒在什么地方?”曹芳見他要殺皇后,便向他求情:“張緝有罪,他女兒并不知道情況,望大將軍寬恕。”司馬師并不聽從,繼續說道:“他父親犯有彌天大罪,即使她不知道情況,怎么能繼續做國母?應該馬上廢掉。” 曹芳無可奈何,低頭不語。在司馬師的逼迫下,只好令張皇后出宮,不久即被司馬師害死。
這時,安東將軍司馬昭奉詔,率兵討伐蜀將姜維。曹芳準備到平樂觀(洛陽城西)檢閱西上大軍。曹芳左右建議,趁司馬昭入見拜辭之時,把他誅殺,然后就使用他的軍隊攻擊大將軍司馬師。詔書已經寫好,放在曹芳面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曹芳恐懼,不敢執行。消息立刻走漏。司馬師決定發動第二次政變,廢掉曹芳。
嘉平六年 (254) 九月十九日,司馬師用郭太后的名義,下令文武百官集會,宣稱:曹芳荒淫無道,沒有資格繼續當皇帝,應該打發他回到原來的封國齊國。于是,曹芳被迫于當天離開皇宮。
曹芳從8歲繼位到23歲退位,共在位14年。退位后,到齊國居住。西晉建立后,封為邵陵公,到太始十年 (274) 死去,終年43歲,謚號厲公。
上一篇:順帝劉凖
下一篇:義陽王石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