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宗李德旺
德旺是夏神宗遵頊的次子。太子德任因反對神宗侵金,被囚禁于靈州。神宗退位時,傳帝位給德旺。
德旺繼位于危難之際。神宗附蒙侵金的政策使西夏蒙受巨大的損失。有個殿中御史曾在奏疏中描繪當時的情景是“國經兵燹,民不聊生,耕織無時,財用并乏。”后來蒙古軍隊在攻破應里縣(今寧夏中衛縣)時,看見夏國“倉庫無斗粟尺帛之儲”。夏國經濟已經到崩潰的邊緣了。西夏已經經受不住蒙古軍隊的打擊,它的滅亡是必然的。懦弱的德旺根本無力挽救西夏的敗局。
德旺即位后,想改變神宗的附蒙政策,試圖抗拒蒙古。他遣使與漠北諸部聯絡,企圖結為外援,牽制蒙古軍隊南下。德旺想用在蒙古后院點火的策略來減輕自己的壓力,這也是不得已的辦法。當時正是蒙古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繼為國王,統領蒙古在華北的探馬赤軍和乣、漢諸軍。孛魯得知西夏 “陰結外援、蓄異圖”的消息,非常惱火,就在乾定二年(1224),調動大軍從東面攻夏。蒙古軍隊一路順利,直抵銀州。不久攻破銀州,夏兵戰死數萬,夏將塔海被俘,蒙古軍隊俘獲生口,牛羊數十萬之多。德旺剛上臺就受到了蒙古的沉重打擊。
德旺此策失敗,就改為聯金抗蒙。乾定二年 (1224) 十月,他采納右丞相高良惠的計策,遣使去金朝議和。金朝早已自顧不周,對西夏的聯合也不抱多少希望。次年八月,德旺派出吏部尚書李仲諤,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尚書省左司郎中李紹膺等赴金,以隆重的姿態與金訂立和議: 金、夏為兄弟之國,各用本國年號,雙方互相支援。這個和約確立了夏、金雙方平等的關系,但是對聯合抗蒙起不了任何作用。因為當時金朝已處于亡國前夕,財盡兵虛,根本無力抗蒙,也無力援夏。這種狀況連赴金議和的使臣都看得很清楚。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回來后,坦率地對德旺說:“金朝的援助不足依靠,我們還是要靠自己來壯大力量。”然而德旺對和議充滿希望,他不聽羅世昌的勸諫,反而將羅世昌罷官,流寓龍州。可見德旺糊涂之極。
乾定三年(1225),夏國滅亡的厄運開始了。這一年,成吉思汗從西域回到漠北,看到夏國尚未屈服,就在這年秋天出兵征夏。乾定四年 (1226) 春,成吉思汗的大軍從北路進入夏境。二月,攻破黑水、兀剌海等城。蒙古大將阿答赤率軍與畏兀兒亦都護配合,進軍沙州。夏沙州守將籍辣思義組織兵力全力守城。蒙古先派忽都鐵穆爾與昔里鈐部前往城前招撫。籍辣思義用偽降之計,設置埋伏,襲擊蒙古軍,蒙將阿答赤險些被擒。蒙軍誘降不成,反遭襲擊,就全力攻城。但籍辣思義拒守嚴密,一時攻不下來。蒙古軍在夜間挖地穴攻城,籍辣思義派兵在地穴中放火,蒙兵多被燒死。最后,蒙古軍強攻月余才攻破沙州。五月,蒙古軍隊進侵肅州,肅州守軍堅守不降,城被蒙古軍攻破,夏國軍民被屠殺無數。蒙古軍進圍甘州,派使者招降夏守將曲也怯律。副將阿綽等36人殺掉蒙古使者和曲也怯律,率領城中軍民浴血抵抗。城破,阿綽等人全部犧牲。七月,蒙古軍攻西涼府,夏守將戰敗投降。一個個失敗的消息頻頻傳入國都中興府,西夏朝廷束手無策。五月間上皇神宗先已病死,到七月間,膽小的德旺也驚憂而死。終年46歲,在位4年。
上一篇:熹宗朱由校
下一篇:獻帝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