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基逵
字達九,號仲賓。文城東關人。幼時家貧,其父林輝容早逝,基逵隨其兄基達讀書?;_字少伯,廩貢生,生二子,長子鈞寶,次子鈞實?;幼杂滋熨Y聰穎,生性耿介,倜儻不羈。兄基達亦英年早逝,基逵邊耕邊讀,與嫂侄未分居。光緒二十三年(1897) ,去濟南府應試。其八股文有“賦得宣房塞兮萬福來,得房字五言八韻”題,基逵略加思索,即提筆作詩答卷: “歌罷秋風曲,河清頌武皇。來同宜萬福,允塞筑宣房。人力欣成績,天休為降康。隙難穿蟻孔,瑞并集鴛梁。從此金堤固,長看玉燭光。搴茭留樂府,維祚詠詩章。封禪隆儀肅,禧褫古訓祥。安瀾逢圣世,拜手效賡揚?!蔽恼律钪锌脊僦狻<爸涟癜l,基逵以第三名經魁中舉。當年其試卷以“山東鄉試朱卷”刊行,上有文登知縣李祖年、文登縣道光拔貢李光馀、舉人叢煜昌批語,聚奎堂刻印。今威海市圖書館有藏。光緒三十年(1904) 恩科中進士,列三甲第七十五名。林基逵是文登學人在科舉考試中最后一名進士。經吏部考核,授浙江處州宣平縣知縣。在任期間克己奉公,卓有政聲。時值清朝末期,官場腐敗,基逵暗抱苦痛,憂國憂民,常嘆息身既為公職,卻不能造福民眾。志不同則道不合。因屢次冒犯上司,終被革職。此后,遍游江南各省,接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返鄉后籌劃革命,多次與從早稻田大學留日歸來的革命黨人叢琯珠等密謀。于宣統辛亥十一月三十日 (1912年1月18日) 夜,會同叢琯珠等革命黨人,趕走了清政府文登最后一任知縣岳寶樹,聲援武漢,成立文登縣臨時革命軍政分府,被推舉為臨時審判廳長。工作才半月,處理積案,民無冤獄。其時文登復辟勢力猖獗。2月7日,呂彥枚、呂正斯等打著“葛呂團練分局”的旗號,糾集對辛亥革命尚不理解的民眾麇集文城,晝夜圍攻。臨時革命軍政分府剛成立,腳跟未穩,勢力單薄,縣城危在旦夕。叢琯珠與林基逵認為民眾無知,不了解革命大理,如武力相加,會引起更大規模的對立。于是一方面派人赴煙臺求援,一方面派能言之士出城交涉?;优陌复蠛簦?“當年郭子儀就是我的榜樣! 我何不前去勸說,疏導他們呢? ”于是帶著侄兒鈞寶出城交涉,途中即被“鄉兵”捆綁,受盡凌辱毆打,歷幾晝夜殘酷折磨,于1912年2月12日與其侄鈞寶、鈞實及叢華臣等革命志士21人,同時在文城東關北濠樹林中就義,年僅43歲?!段牡鞘兄尽啡宋锞幱⒘夜Τ家徽轮杏袀?。
上一篇:林培由
下一篇:林汝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