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孫士毅《甥舅碑》詠[西藏自治區(qū)]·唐蕃會盟碑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孫士毅
紺殿天山表, 珠宮月窟邊①。
穹碑留漢字, 遺跡溯唐年。
憶昔貞元會, 當(dāng)時將相賢②。
威行青海道, 春到赤峰巔。
銀鶻頻消燧, 金鵝遠(yuǎn)奉箋③。
河湟歸義切④, 贊普請婚堅。
侍子橫經(jīng)入, 文儒典表旋。
烏孫拜都尉, 玉女度祁連⑤。
從此華戎界, 翻成婚眷聯(lián)。
人才識宮室, 欲漸變裘氊。
亦有金城主, 還聞寶冊宣⑥。
翠華遙涖送, 帳殿屢開筵。
遠(yuǎn)嫁難為別, 和親覺可憐。
使因龍節(jié)護(hù), 鄉(xiāng)以風(fēng)池傳。
雪嶺蘭陵第, 河源沁心田。
有時競蠻觸⑦, 終遺靖戈鋋⑧。
清水盟重結(jié)⑨, 蘭山界共捐⑩。
神龍遺詔讀(11),回鶻誓書鐫(12)。
昂首蛟螭擁, 承趺屭屃眠。
鬘云生石理, 花雨雜金填(13)。
西向明燈照, 東波法象虔。
凄涼青冢寂, 嗚咽黑河濺(14),
髫齔皆成佛, 姬妾盡若仙(15)。
塞花空有恨, 邊月不長圓。
橋影琉璃活, 檐牙瑪瑙鮮。
神香蓮座上, 梵宇繡幢前。
長慶盟元鼎(16), 咸平討繼遷(17)。
寰中更歲月, 域外幾山川。
楊柳經(jīng)殘劫(18), 燕支吊古煙(19)。
惟余數(shù)行字, 作鎮(zhèn)大西天。
【題解】
甥舅碑即甥舅和盟故盟碑,又稱長慶會盟碑,史書則多稱唐蕃會盟碑。在大昭寺前。唐長慶三年(823),吐蕃贊普赤祖德贊(《新唐書》作可黎可足)為紀(jì)念唐朝和吐蕃最后一次會盟而建。碑高4.76米,寬0.95米,厚0.50米。碑陽及兩側(cè)以漢藏兩種文字刻載盟文及唐蕃會盟官員的姓名、職位,碑陰以藏文刻載唐蕃往來歷史和此次會盟的經(jīng)過及意義?,F(xiàn)碑文絕大部分尚清晰可辨。此詩因唐蕃會盟碑追述當(dāng)時吐蕃與唐中央政權(quán)的關(guān)系,贊賞和平反對戰(zhàn)亂。
【注釋】
①“紺殿”兩句贊大昭寺。紺殿、珠宮,皆佛殿、佛宮意,用以形容大昭寺之輝煌壯麗。天山,在今新疆境。表,外。月窯,古以月亮的歸宿在西方,因借指西方極西之地,此相對中原而言。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唐與吐蕃在清水(今屬甘肅)會盟,貞元三年(787),雙方議定在平?jīng)?今屬甘肅)會盟,至?xí)r吐蕃欲擒唐方會盟使渾瑊,為渾部將所救。唐其時有李泌、李晟、馬燧、渾瑊等有名將相。③“銀鶻”兩句謂戰(zhàn)事遂漸消滅,吐蕃要求結(jié)盟。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吐蕃棄足德贊(可黎可足)贊普三次請盟。④河湟:今甘肅東部及寧夏一帶,屬黃河、湟水流域。唐中葉時這一帶為吐蕃攻占,而士民多思?xì)w唐。⑤“鳥孫”兩句敘漢遣公主遠(yuǎn)嫁烏孫事。烏孫在西域,故云“度祁連”。⑥“亦有”兩句寫唐中宗景龍末金城公主出嫁棄隸縮贊贊普事。⑦蠻觸:為細(xì)小之事引起戰(zhàn)爭爭端?!?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則陽》: “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⑧本句謂戰(zhàn)事消歇。戈:古兵器;鋋,鐵把短矛。⑨唐與吐蕃清水會盟是在德宗建中四年(783),此次會盟是在穆宗長慶年間,先是唐宰相及大臣17人與吐蕃使官于長慶元年(821)在長安西部結(jié)盟,第二年唐又派劉元鼎為會盟使到羅娑尋盟。⑩蘭山:賀蘭山。捐:舍棄。⑾神龍:唐中宗年號(705—706)。(12)回鶻:即回紇。居于漫北的游牧民族,與唐一直保持著友好和從屬關(guān)系。此代指吐蕃。(13)“昂首”四句寫會盟碑。蛟螭,碑飾。蛟螭均為傳說中無角的龍,碑碣上??逃畜な住u?fu),碑下的石座。屭屃(bi xi),傳說中的龜名。明楊慎《升庵集》:“俗傳龍生九子,……一曰屭屃,形似龜,好負(fù)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14)“凄涼”兩句以漢王昭君青冢作比。漢王昭君為元帝時待詔,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以公主名嫁之,死后葬于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南大黑河畔,墓名青冢。(15)髫齔:幼童。髫指兒童垂發(fā),齔即兒童換牙。姬姜:代指婦女。(16)長慶會盟唐以劉元鼎為會盟使。(17)繼遷:宋初羌人的一支黨項強大起來(黨項曾為吐蕃統(tǒng)治下的“外四族”之一),其首領(lǐng)繼遷不斷率部進(jìn)攻靈、環(huán)等州,北宋咸平五年(1002),真宗派兵抵御,吐蕃六谷部長潘羅支受宋封授,統(tǒng)治西涼,曾助宋打敗繼遷。(18)楊柳:指大昭寺前唐柳,在會盟碑旁,傳說為文成公主手植。(19)燕支:即焉支山,在甘肅山丹縣東南,為漢與匈奴經(jīng)常交戰(zhàn)之所。
上一篇:(清)孫士毅《哲蚌寺二首》詠西藏自治區(qū)哲蚌寺詩詞
下一篇:(清)孫士毅《甘丹寺》詠西藏自治區(qū)甘丹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