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禛《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詠[陜西]·定軍山武侯墓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王士禛
高密起南陽, 文終從高祖。
暴系本見疑, 數衄亦非武①。
堂堂諸葛公, 魚水托心膂②。
二表匹謨訓, 一德追伊呂③。
視操但如鬼, 畏蜀還如虎。
嗟彼巾幗徒, 與公豈儔伍④。
紫色復蛙聲⑤, 抵隙各為主⑥。
火井方三炎⑦, 赤伏更典午⑧。
志士恥帝秦, 祭器猶存魯⑨。
陰平一失險⑩, 面縛忘奔莒⑾。
知公抱遺憾, 龍臥成千古⑿。
峨峨定軍山, 悠悠沔陽滸⒀。
郁郁冬青林, 哀哀號杜宇⒁。
耕余拾遺鏃(15), 月黑聞軍鼓。
譙侯寧足誅(16), 激昂淚如雨。
【題解】
武侯墓在勉縣南定軍山下。定軍山為三國時蜀漢與魏爭戰之古戰場,位于漢江邊,沿江峰巒起伏,東西綿亙5公里。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五丈原軍中,還葬定軍山。因山為墳,墓園內古木陰翳清幽,殿堂肅立,又有歷代碑刻。清康熙十一年,作者典四川鄉試,此詩即為入川途中所作。詩高度評價了諸葛亮,被當時人沈德潛評為“激昂憑吊,如有神助”。
【作者】
王士禛,清代文學家,生平見前北京《碧云寺》詩。
【注釋】
①“高密”四句以蕭何、鄧禹故事反襯諸葛亮的功績和才能。高密,指東漢將軍鄧禹。南陽人,從光武帝劉秀起兵,曾幾次為綠林、赤眉所敗,后以功封高密侯。文終,指漢初丞相蕭何。沛縣人,從劉邦起兵,后拜丞相,惠帝時卒,謚“文終”。暴系,突然系縛入獄。見疑,被懷疑。《漢書·蕭何傳》:“何為民請曰:‘長安地狹,惟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上大怒,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數衄(nu),屢遭失敗,指鄧禹屢敗于綠林、赤眉。②“堂堂”兩句寫諸葛亮的不凡及其君臣相得的際遇。魚水,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備)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心膂,本指人之心與脊梁,喻主要輔佐人員、親信得力之人。《尚書·君牙》:“予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入作心膂,出為爪牙。”③“二表”兩句贊諸葛亮忠心輔漢,德比伊呂。二表,指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謨訓,指《尚書》中的《大禹謨》、《皋陶謨》,均為歷史上著名的治國大策。伊呂:伊尹和呂尚。伊尹,商初大臣,輔商滅夏,功勛昭著;呂尚,即姜子牙,助武王伐紂,封于齊。④“視操”四句寫司馬懿。司馬懿當時領兵與諸葛亮對峙。曾有人謂其:“視公(諸葛亮)如龍,視操如鬼。”(《后漢書評》)當時,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曾派人送去婦女衣飾以激其出戰(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故這里蔑其為“巾幗徒”。儔伍,相當,相匹。⑤紫色:指不正色。蛙聲:喻邪音。⑥抵隙:乘著空隙的機會。⑦火井:《異苑》:“蜀郡臨邛縣有火井,漢室之隆,則炎赫彌熾。暨桓、靈之際,火勢漸微,諸葛亮一瞰而更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燭投即滅,其年蜀并于魏。”三炎:指西漢高祖,東漢光武帝,蜀漢昭烈帝。⑧赤伏:代指東漢。更典午:指曹魏政權替代東漢。⑨“志士”兩句贊諸葛亮之節義。志士,指戰國義士魯仲連,曾誓不帝秦。祭器,猶禮器。《漢書·儒林傳》: “陳涉之王也,魯諸儒持孔氏禮器往歸之。”⑩陰平:古地名,在今甘肅省文縣,其地險阻,但為入蜀之捷徑。陰平失險,指鄧艾人蜀,自陰平偷襲而滅蜀。⑾此句用春秋故事喻蜀亡,后主劉禪降敵而無賢臣輔其復興。莒,春秋時諸侯國名。《左傳·僖公六年》:“楚子圍許,許男面縛銜璧。”“莊公八年”:“齊襄王立無常,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⑿龍臥:即臥龍,代諸葛亮。⒀沔陽:即今之勉縣。滸:水邊。⒁杜宇:即杜鵑。⒂鏃:箭鏑。⒃譙侯:譙周,三國時巴西西充人,仕蜀漢為中散大夫、光祿大夫,魏兵入蜀,勸蜀主劉禪降魏,受魏封陽城亭侯。
上一篇:(唐)許玫《題雁塔》詠陜西大雁塔詩詞
下一篇:(清)王士禛《沔縣謁諸葛武侯祠》詠陜西勉縣武侯祠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