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曉文
中篇小說。作者張笑天。發表于《花城》1985年第3期,獲1985——1986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描寫了離休老干部李贊在一個白晝和夜晚的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波動。李贊是原市委書記,他主動申請離休,沒有了權力,使他的生活失去了平衡。清早一醒,就陷入了對去世的妻子的深深懷念之中,起床后就聽到二兒子李克儉和兒媳盧全姝對保姆金鹿議論自己得了“老年幼稚病”,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像現在的節氣一樣,進入了秋天。他過不了那種哄孫子、釣魚、養花喂鳥的生活,想找一種新的生活、新的節奏和樂趣。他來到街上散步,碰上了在“文革”中他受沖擊時給他全家以巨大幫助的老工人高在榜。高在榜理解他的心情,這給了他一種安慰,但心底還總覺得高在榜的生活方式不應屬于他自己。他在試圖幫助解決城建局與住戶因拆遷造成的矛盾時受到白眼,使他突然意識到,以前他的人格和自尊之所以沒有受到傷害是因為有官職這樣一層厚厚的甲胄。他看到汽車在運防汛物資,就想到防汛指揮部去看看,但又不知道怎么走法,多虧了一個民警的幫助,他才到那里。他原先一直擔任防汛總指揮,來到這里,所有人都對他既尊敬又客氣,但他什么忙也幫不上,只好悻悻地回了家。在家里兒女利用他的電話大搞不正之風,使他異常氣憤;體貼關心他的保姆金鹿只是因為可憐他才沒有同未婚夫離開他,使他感到十分悲涼。他感到自己就是沒有用途的“太空垃圾”。到了晚上,下起了大雨,李贊避開金鹿,偷偷跑到街上,果然是全市動員抗洪搶險。他爬到一輛車上,來到江堤,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投入搶險。在這里他又遇上了高在榜。他們在一起喝燒酒,吃面包,他們的心連在了一起。只有在這時,李贊才找到了丟失的自己。小說通過李贊一天的經歷,深刻反映了老革命干部高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小說的心理描寫深刻而細膩,對刻畫人物性格起了巨大的作用。
上一篇:孫宜君《到遠方去》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柴珮珍《剪輯錯了的故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