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鄒德清
抒情詩集。由哈爾濱師范大學“北斗”文學社和北方文藝出版社聯合主編,北方文藝出版社1985年出版。詩集選編了1977—1983年間全國74位在校大學生的優秀詩作共124首,其中包括在全國曾產生過較大影響的王小妮、葉延濱、徐敬亞、高伐林、韓東、于堅、程寶林等的創作。詩集記錄了中國當代大學生的追求、激情和理想,他們的艱辛、奮斗、眼淚、崛起。經歷過十年動亂,這一代年輕的大學生深感知識貧乏,總想方設法奪回失去的時間。李揚在《我的大學》中寫道“我渴望能有一個輕松的黃昏/可是/我曾貧血/睡過蒼白的病床/為了抹掉這段記憶/我要讓明天/支配我年輕的夜晚……”;在逆境中奮斗,在奮斗中重建一度被沖毀的人生信念,是這一代大學生詩歌的又一主題,正象王家新在《“希望號”漸漸靠岸》中寫的那樣:“我們的船票是/信念——在苦難中/用雙手緊緊抓住的信念/啊,希望號正在靠岸……。”與重建人生信念一并誕生的,還有沉重的歷史責任感。沈天鴻在《纖繩與信念》一詩中寫道:“既然在歷史的坡前/時代把重負/放到了我為時代而生的肩上/我就要做一個/無愧于祖先的后人/無愧于后人的祖先。”詩集不僅反映了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大學生的特有風貌,還記錄了他們給中國詩壇帶來的新的美學價值。
上一篇:董瑾《中國姑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程光煒《中國當代實驗詩選》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