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折沖千里
【出典】 《呂氏春秋》卷二○《恃君覽·召類》:“士尹池歸荊,荊王適興兵而攻宋。士尹池諫于荊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賢,其相仁。賢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荊國攻之,其無功而為天下笑乎?’故釋宋而攻鄭??鬃勇勚唬骸蛐拗趶R堂之上,而折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馬子罕之謂乎?’”東漢·高誘注:“沖,車。所以沖突敵之軍,能陷破之也?!眳⒁姟耙徽Z折沖遐裔”條。
【釋義】 春秋時楚人士尹池使宋,宋相國司馬子罕講他如何“愛惡循義”。士尹池歸楚后又以此理諫止了荊王伐宋。孔子以為,有道之士可使其敵國折還其戰車于千里之外。后常用“折沖千里”稱頌善于御敵的統帥。
【例句】 ①襟帶江城當一面,折沖千里無強敵。(沈瀛《滿江紅·九日登凌歊臺》1651)這里用來稱頌當地軍事長官善于憑險御敵。②暫統十連,折沖萬里,行即驅殘虜。(無名氏《百字謠·慶潭帥兼平寇。六月十四》3798)這里用來稱頌潭帥抗御敵軍有功。
上一篇:典故《庾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折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