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揚州風土詞萃》新詩鑒賞
揚州風土詩詞總集,十七種,揚州古舊書店搜集。
揚州自古繁華,南朝時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說。富有、成仙和生活在揚州被視為人生三大美事。唐代除了東西二京之外,就是“揚一益二”。揚州的繁榮,至清尤盛,其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因之許多詩人用詩詞從多方面描寫過它,此書便是清代詩人以通俗詩詞記錄揚州風土民情的一部叢書。包括:1.《廣陵古竹枝詞》,作者闕名;2.《揚州畫舫詞》,作者韓日華;3.《廣陵秋興》,作者王雪洲;4.《揚州夢香詞注》,作者費執御;5.《揚州竹枝詞》,作者董恥夫;6.《董竹枝逸稿》,作者董恥夫;7.《續揚州竹枝詞》,作者林蘇門;8.《邗江三百吟》,作者林蘭癡;9.《邗江竹枝詞》,作者署集英書屋;10.《小游船詩》,作者辛漢清;11.《續揚州竹枝詞》,作者臧毅;12.《赤湖雜詩》,作者阮先;13.《淥湖竹枝詞》,作者阮充;14.《揚州竹枝詞》,作者孔劍秋;15.《望江南百調》,作者黃惺庵;16.《揚州雜詠》,作者臧榖;17.《揚州辛亥歌謠》,作者闕名。
這部叢刻中值得注意的是:
一、董恥夫的《揚州竹枝詞》《董竹枝逸稿》。董是康熙雍正間人。名偉業,字恥夫,號愛江,沈陽(今屬遼寧)人,寄籍揚州。因其所寫竹枝詞盛傳一時,外號“董竹枝”。此編中二集共收竹枝詞一百四十四首。其筆觸深入到揚州社會各個角落。詩中農、漁、商、儒、優、僧、道、巫、尼、娼、官、紳,三教九流,七十二行無所不有。每一首記錄一個具體事物,保存了大量民間資料,而且微言多諷。開篇第一首就是“只栽楊柳蓮花埂,不種桑麻芍藥田”這種帶刺的詩句。因此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說到董恥夫的詩“無和平忠厚之旨,論者少之”。這種諷刺詩自然不為達官貴人所看好;只有具有叛逆性格、“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贊賞其詩“如銘如偈,有警世之用”。
二、林蘇門的《邗江三百吟》《續揚州竹枝詞》。林字嘯云,號蘭癡,揚州甘泉人,生活于乾隆間,為阮元之母舅和老師。林氏之詩以贊美、描寫揚州風俗為主,特別是其《邗江三百吟》每詩前均有小序,后有注文,對揚州風俗掌故記錄頗詳,如年節習俗、新異衣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小事都有詳細的描寫。
三、《邗江竹枝詞》署名“儀征函璞集英書屋”,撰人不詳。全編對揚州的吃、喝、玩、樂諸方面的情形作了具體而生動的描繪。
四、《續竹枝詞》。臧榖字宜孫,號雪溪,自號種菊生、菊隱翁、菊叟,揚州人,道咸間進士。他的詩主要記錄太平天國軍隊三次攻克揚州、給揚州帶來的滅頂之災和滄桑巨變。臧是這場災難的目擊親歷者,形諸于詩,頗感人,更富于史料價值。
五、《揚州辛亥歌謠》。作者不詳,此集為《十古怪歌》,描寫大革命前夕揚州各界的“古怪”現象。
此編為揚州古舊書店所影印,無序跋。未說明書編纂過程,書中筆墨一致,恐為今人過錄本。多缺字,漏字,借字,也無編纂體例,應該對此書作進一步整理,以便閱讀。
有揚州古舊書店1961年影印本,分裝十二冊。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清代北京竹枝詞》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牧齋初學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