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作品·“友邦驚詫”論》簡析
魯迅著。發表于1931年12月《十字街頭》,收于《二心集》。“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對日寇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味哀求國聯出面調處。十二月間,各地愛國學生紛紛派出代表團到南京請愿,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結果遭到軍警的血腥屠殺,事后還發出電文,反誣學生破壞社會秩序,叫嚷“友邦人士,驚詫莫名,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并命令各地政府“即予緊急處置”。魯迅在文章中首先支持學生為挽救祖國危亡被迫請愿的愛國行動;然后抓住電文的要害予以剖析、駁斥。魯迅指出,英、法、美等“友邦人士”,對于日寇侵略暴行和國民黨政府黑暗統治的大量血淋淋的事實,毫不“驚詫”,而“在學生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從而揭示他們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兇,國民黨賣國政府的主子,并揭露他們所標謗的“文明”的虛偽面目。接著,作者痛斥“國將不國”的“理論”,揭露國民黨政府是鎮壓人民以“博得‘友邦人士’夸獎”的賣國政府。最后引用報上消息揭示反動派的鎮壓和誣陷青年學生的事實真相,并指斥“友邦”和“黨國”串通一氣瓜分中國、出賣中國的罪行。文章通過嚴密的構思和辯證的分析,采用正反對照和樹靶子、抓要害等手法,揭露論敵的荒謬,戳穿敵人的假面,揭出事物的真相,具有無可置辯的邏輯力量。文中的語言像匕首、投槍,鋒利尖銳,氣勢凌厲,顯示了魯迅雜文的戰斗風格。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輞川圖》簡析
下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圖》》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