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龐阿
亦題《石氏女》或《巨鹿石氏女》。南朝宋志怪小說。劉義慶撰。原載《幽明錄》。《太平廣記》卷三八五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晚晴校注《幽明錄》皆輯錄。劉文忠等《文言小說名篇選注》、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選錄。這是一則優美的愛情故事。敘述:巨鹿郡有個叫龐阿的男子,容貌俊美,風度翩翩。同郡石家女兒,曾在里屋看見過他,心里愛慕,不久,龐阿看見石家姑娘來找他。阿妻極妒之,使婢女縛住姑娘,送往石家,走到半路,姑娘突然化為煙氣而消失。婢女便直到石家,說知此事。石父大驚,說石家女從不出門,不能如此毀謗。一日夜,龐阿妻見石家女在龐阿書房,便親自扭住來到石家,石氏父驚愕說:自己剛從內室來,見其女與母親做女工活兒,豈能到龐家。就讓婢女到內室把女叫出來。石氏女一來,原被綁的姑娘突然不見了。經追問,姑娘說,她過去曾經偷看過龐阿,從此后就仿佛在夢中常去會見龐阿,以后,姑娘誓死不嫁。一年后,龐妻忽得精神病,不久死去。于是龐阿娶姑娘為妻。小說通過石氏女魂離軀體與龐阿相聚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青年女子要求沖破封建婚姻制度的壓迫和束縛的強烈愿望。小說情節曲折離奇,想象大膽而幻詭,妙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把一個癡情女子的愛情寫得深刻動人。石氏女對美男子龐阿一見鐘情,芳心大動,但限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她不能向任何人表露心跡,更不能公開追求,而只能是一種偷偷的、一廂情愿的思戀。最終在真摯愛情的驅動下,竟使靈魂脫離軀體,奔向心上人身邊,兩情結好。值得注意的是,當她第一次魂訪龐阿被人發現后,而絕不肯罷休,其魂又第二次來到龐阿書房。這種大膽的“離經叛道”的行為,正是由其癡情所使。石女的愛是強烈的、真摯專一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石女的愛情終于得到美滿結局。讀者在她與龐阿的綿綿情思中,也得到了比較深刻和豐富的審美感受。精誠所動而魂離軀體,這是一種超現實的描寫,但它完全符合人的感情活動的內在邏輯。“大凡思深情切,則或心馳神往,或夢寐以求,在夢想中實現自己的目的,以致于恍然若置身于彼間而忘乎此”(李劍國語)。這種心理特征和其時流行的靈魂觀念的結合,于是即有離魂之奇說。《龐阿》是一則表現平民愛情的小說。它與《賣胡粉女子》等作品打破了六朝志怪小說只寫人神愛情的局限,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成了平民愛情小說的開先河之作。“龐阿”故事又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離魂”故事,為唐代陳玄祐《離魂記》所本。元代鄭光祖《迷青瑣倩女離魂》雜劇、明代湯顯祖傳奇劇本《牡丹亭》、瞿佑《剪燈新話》的《金風釵記》、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的《大姐魂游完宿愿》、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阿寶》等皆有離魂情事。它們都或多或少受到這個故事的影響。馮夢龍《情史類略》卷九《情幻》采入本篇故事。
上一篇:《先秦·莊周·庖丁解牛》簡析
下一篇:《先秦·廩君》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