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曹丕·陳寶祠
亦題《陳倉寶雞》、《寶雞》。三國魏志怪小說。曹丕撰。原載《列異傳》,見《太平御覽》卷九一七及《太平廣記》卷四六一。魯迅《古小說鉤沉》、鄭學弢《列異傳等五種》皆輯錄,王汝濤主編《太平廣記選》(續)錄入。是一則關于寶雞的異聞。作品敘述: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一異物,狀若羊非羊,若豬非豬,牽之以獻穆公。道上逢二童子,曰:“此名為‘媼’,常在地下食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捶其首。”那媼突然說話:“此兩童子名為‘雞寶’,得雄童的則能稱王,得雌童的則能稱霸?!标悅}人舍媼而追逐二童子。二童子則化為山雞,飛入平林。陳倉人遂告訴穆公,穆公征發大批服徒刑的人進行狩獵,果然得其雌雞,但它又化為石。穆公把它置之汧(今千河)渭之間;至文公,為之立祠,名“陳寶”。雄雞則飛到南陽一帶集息于樹,南陽雉縣(今河南省南召縣南)即是其地。這則陳寶故事,記敘了寶雞的來歷,反映了秦人祀陳倉神雞的社會風俗。這是一則神話小說(參看袁珂《中國神話史》),盡管故事中有怪誕成份,如“媼”于地下“食死人腦”,但就整個故事來說,意境優美,頗有情趣。陳倉人追女神童,女神童化雌雉,雌雉又化為石,情節曲微有致,頗能引人入勝。秦穆公稱霸西戎是史實,秦人祀陳寶也是史實。這一神話傳說大概是在這些史事的基礎上衍飾出來的“新神話”,寄托秦人對自己祖土上有作為的侯王的崇拜之情。據《史記·封禪書》索引引《列異傳》文,《古小說鉤沉》另列一條“陳寶化石”,其文與本文自有不同,情節更為完整,特錄:“陳倉人得異物以獻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為媦,在地下食死人腦?!瘚y乃言:‘彼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霸)。’乃逐童子,化為雉。秦穆公大獵,果獲其雌,立為祠。祭,有光、雷電之聲。雄止南陽,有赤光長十余丈,來入陳倉祠中?!标P于陳寶化石的神話,是承繼了涂山氏女“化為石”(《淮南子》)的傳說,《列異傳》又有“貞婦”化為“望夫石”,后佚名《臨海記》又有漁人其妻攜七子化為石,《宣城記》、《輿地志》皆載有妻望夫而化石的傳說。這則有名的神話傳說,《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皆有類似記載?!皩氹u”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現在,是陜西名城。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陸機陸云》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陳斐除奸》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