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楊衒之·趙逸
北魏志異小說。楊衒之撰。原載《洛陽伽藍記》卷二。《太平廣記》卷八十一錄載。吳曾祺《舊小說》、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選入。楊衒之曾任期城郡太守,他游歷北魏舊都洛陽時,見到耗費巨資所建佛寺多在喪亂中被毀,因寫作《洛陽伽藍記》。該書分城內及四門之外共五篇,追敘北魏時洛陽城內外伽藍(梵語佛寺)的興隆景象及有關古跡、政治、人物、風俗、藝文等。其類游記,但卷中時復談神說怪,獵奇拾遺,不妨作為小說目之(范祥雍謂為“游記小說”)。《趙逸》就是其中一篇奇異傳聞。描述:北魏時,洛陽崇義里有杜子休宅,隱士趙逸于正光初年(520)來此,而嘆息此是晉朝太康寺,時人不信。他指出此處寺是西晉大將王浚于(公元280年)平吳后來此建立的,本有三層寶塔,用磚筑成,并說杜子休宅后花園即寶塔故處。子休掘土驗之,果然得磚數萬,并掘出石銘,其上刻有“晉太康六年……王浚敬造”之文字。此時眾服逸言,號之為圣人。杜子休遂舍宅為靈應寺,所得之磚,造三層寶塔。有好事者又問趙逸晉朝京師是否如今日情況,趙逸答:“王侯第宅,與今日相似。”又謂自永嘉(307—313)以來二百余年,建國稱王者凡十六君,他都游過這些王朝的都邑,目見其事;并指出十六國滅后,所記其事的史書,皆非實錄,譬如苻生(苻健第三子)雖好勇嗜酒,亦仁而不濫殺,觀其治政,未為兇暴,史書則夸大失實了。有個校尉叫李登的,問趙逸:“原(東晉)太尉劉裕府第前磚塔,形制甚古,不知何年所造?”趙逸答:“晉義熙十二年(416),劉裕伐姚泓時,軍人所造。”趙逸在洛陽三年后,遂遁去,不知所向。作品寫出了隱者趙逸的神異非凡。“異人”趙逸,據他自己說活了二百五十多歲,并能識多處洛陽舊跡,似有虛妄之處。但他據自己的閱歷,所批評的舊史書“皆非實錄”、記人行跡的碑文墓志“妄言傷正,華詞損實”,倒是頗有針砭意義。文中獵奇拾遺,而宛轉有致,其文字簡明清麗,頗有特色。
上一篇:《秦漢·韓嬰·趙蒼唐》簡析
下一篇:《先秦·莊周·運斤成風》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