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乞天孫巧
【出典】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參見“天孫與巧”條。
【釋義】 天孫即織女。古代風俗,七月七日之夜,女子穿七孔針向織女乞巧。詩詞中常以此詠“七夕”,也借以抒發處世巧拙的感慨。
【例句】 ①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孫巧。(劉克莊《燭影搖紅·用林卿韻》2635)這里用本典,并暗用“巧拙”典,感嘆自己拙于處世為宦。②蛾眉乞得天孫巧,愔愔樓上穿針。(趙以夫《夜飛鵲·七夕和方時父韻》2663)這里用本典切合七夕。
上一篇:典故《喬木初遷》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乞我飛霞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