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燭龍
先秦神話小說。撰人不詳。原載《山海經·大荒北經》。李厚基主編《中國古代文言小說選譯》錄入。遠古之時,由于生產力低下,原始人無法科學地認識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晝明夜冥等自然現象。但人的能動本性,決定了人類即使在童年時代,也絕不甘心于被支配的地位。他們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認識自然。而這種認識就只能以人類自身為范本,于是就想象,在各種自然現象的背后,有一個像人一樣的主宰——人格神操縱著。這篇神話,就是原始人對白天、黑夜以及風與雨是如何生成的認識。作品寫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那里有一人格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里,目直如縫。其閉目而眠,便有黑夜;其睜眼而醒,便有白天。他不食不寢不息。一旦呼吸,其呼為風,唾液為雨。他能照亮九泉之陰,故謂燭龍。站在這篇神話背后的,是一個勇敢而自信的自然現象的解釋者。無疑,這種解釋是幼稚可笑的,但這種勇于解釋的精神和自信的氣度本身,就包含了原始人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進取精神。作品中的燭龍,是一個氣魄宏大的偉岸形象。他以海之外的大山為居,赤色的龍身長過千里,不僅可以呼風喚雨,而且世間的白晝黑夜只不過是他的眼目一睜一合而已。藝術上,與其它神話一樣,本篇的特點首先在于它的童稚氣。即不論對于燭龍形象的描繪,還是以之解釋晝夜風雨等自然現象,處處都體現著原始人“天真的進取”和“進取的天真”。唯其如此,作品便顯出童稚般的可愛。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成年人不能再變成兒童,……但是,兒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嗎?”(《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其次,構設奇特、詼詭,以超現實的形式,想象出一個呼風喚雨、給予世界白天黑夜的燭龍形象,也用他解釋了上述自然現象。正是這些奇特的想象,超現實的形式,調動讀者的想象力,給作品帶來了藝術魅力。《山海經·海外北經》另有一篇《燭陰》,與本篇內容相似,東晉郭璞以為“燭陰”即 “燭龍”??梢宰鳛楸酒逆⒚闷S帧冻o·大招》所云“北有寒山,逴龍赩只”,此“逴龍”,經袁珂考證,實亦燭龍?!痘茨献印嬓斡枴穭t謂:“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段暹\歷年記》則謂“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燭龍之神,蓋亦與開辟神盤古近似。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清溪廟女神》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焦先》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