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魏晉南北朝散文·南北朝散文·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世居會稽郡山陰(今浙江紹興)。年青時,就享有美譽,朝廷召他為侍中,吏部尚書,皆辭而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因與王述不和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他專工書法,初從衛夫人(鑠)學書,后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并博采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質樸書風,創出一種妍美流便的新體。其書法各體俱精,尤長正體與行書,為后世學書者推崇為宗主,冠之“書圣”之譽。書跡刻本甚多,散見諸多叢帖中。
羲之胸懷曠達,喜好山水,愛服食養性,常同名士交游。但是,他仍能關注朝政得失,國運隆替,同時關心民瘼。當時“東土饑荒,羲之輒開倉振(賑)貸?!?見《晉書·王羲之傳》)故歷來為人所尊。
他的詩文,據《晉書》、《隋志》所載,有《王羲之詩文集》十卷?,F存是后人輯本《王右軍集》。
上一篇:兩漢魏晉南北朝散文·兩漢散文·王充與《論衡》
下一篇:兩漢魏晉南北朝散文·兩漢散文·班固與《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