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華陰黃雀
亦題《楊寶》、《黃雀報恩》。南朝梁志怪小說。吳均撰。原載《續齊諧記》。《太平御覽》卷九二二又四○三、《事類賦注》卷十九皆引載。吳曾祺《舊小說》、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選入。據史載,楊寶,弘農郡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光武帝時,公車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后漢書》卷五十四有其傳。本篇寫他少年時代的一則故事。敘述:楊寶九歲那年,去華陰山,看見一只黃雀被鴟梟捕捉,遂墜于樹下,滿身傷瘢。接著又被螻蟻圍困。楊寶把奄奄一息的黃雀揣在懷里帶回家,安放在屋梁上。晚上聽見它叫聲悲戚,端燈一看,黃雀又被蚊子叮咬。于是把它移放到裝頭巾的小箱中,用黃花(菊花)喂養。過了百余日,黃雀傷瘢痊愈,羽毛長好。于是早上飛出去,晚上飛回來,仍然宿臥在巾箱中,像這樣過了好多年。一天,黃雀突然帶了一群伙伴回來,繞著楊寶的屋子哀鳴。當天晚上,楊寶讀書到半夜,一個黃衣童子飄然而至,對楊寶說:“我是王母的使者,先前出使蓬萊,被鴟梟捕捉,承蒙您仁愛相救。現在我要去南海,送您四只玉環作個紀念,希望您的子孫像這玉環一樣清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從此以后,楊寶的聲名、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后來果然子孫四世都成為名公。作品通過楊寶救護黃雀的故事,贊揚了少年楊寶的善良品格。作者善于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如寫楊寶發現鴟梟、螻蟻傷害黃雀,目不忍睹,于是“懷之以歸,置諸梁上,夜聞啼聲甚切,親自照視,為蚊所嚙。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黃花”。僅僅三十二字,連寫五個細節,通過這一“懷”、一“聞”、一“照視”、一“移置”、一“啖”,把楊寶對黃雀的關懷、愛護寫得淋漓盡致,也使人物的善良心腸、仁愛性格躍然紙上。故事情節曲折,搖曳多姿。如寫黃雀遇難,先是鴟梟捕捉,傷痕累累,可禍不單行,隨之又有螻蟻吞食,似乎必死無疑,幸遇楊寶相救,可抱回家后,又有蚊蟲叮咬,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待移置巾箱后,總算相安無事,可在多年后,突然波浪又起,黃雀原來是仙鳥,楊寶也因此而得福。行文奇曲如此,使人有峰回路轉之感。小說故事完整,張弛有致,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當然,作者所宣揚的因果報應不足為訓,可他勸世揚善的主旨有其積極意義。故事的本事出自《搜神記》卷二十。本篇對《搜神記》所記衍飾頗多(情節比其詳細得多)。宋人陳錄《善誘文·楊寶黃雀》即載入本故事。
上一篇:《秦漢·韓嬰·匱生薦賢》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南斗北斗》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