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皇甫謐·漁父
西晉志人小說。皇甫謐撰。原載《高士傳》。吳曾祺編《舊小說》錄入。其本事出自《楚辭·九章·漁父》。故事敘述:楚國有位高士,因社會黑暗、政局不安,遂匿名隱姓來到江邊,以釣魚為生。三閭大夫屈原因上官靳尚誣陷,也被流放到江邊,整天披發狂吟不止。這位漁父便問他為什么到了這種地步,屈原答道:“整個世界都混濁,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醉了,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勸他說:“圣人從不堅持固執,而能隨著世事的推移而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你為什么不同流合污?眾人都醉了,你為什么不吃那酒糟,飲那淡酒?何必保持純潔優美的品德,被人家放逐呢!”說完唱道:“濤濤流水清,可以洗我的冠纓;濤濤流水濁,可以洗我的腳。”唱罷退隱到深山,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史記》的《屈原列傳》在寫這件事時,原本把漁父作為與屈原對立的人,通過對他的描寫,反襯屈原那堅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本篇小說反其意而用之,把這位漁父作為一個高士大加頌揚。屈原那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漁父那看破紅塵的出世思想形成強烈對比,似乎只有遁跡山林才是有識之士的唯一出路。當然,漁父的形象在封建社會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是有其典型意義的,那些正直的知識分子,既想求生,又不愿與統治者同流,于是,消極出世,退隱歸山的人并不少見。從這個角度上講,漁父的形象有一定代表性。但作者那種羨慕的眼光,贊頌的口吻我們不能茍同。從藝術上看,作者善于通過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簡短的對話中,漁父那看破紅塵、消極處世、放浪形跡、任其自然的性情和心理,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小說故事完整,語言含蓄凝煉、典雅整飭,形象生動,散韻相間,具有辭賦語言的韻律美。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淮南陳氏》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靈帝荒淫》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