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支法衡
南朝梁志怪小說。王琰撰。原載《冥祥記》。《法苑珠林》卷七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李格非、吳志達《文言小說》錄入。作品敘述:晉初,沙門支法衡,得病旬日而亡。三日后而復蘇,說剛死時,有人把他捉去,見如官府舍者數處,都不肯接納他。俄頃,見有鐵爪轉輪,轉駛如風。數位罪人被輪軋得碎爛。一吏呼衡當立輪下受軋。衡恐怖自責:“悔不精進,今受此輪苦。”語畢,吏謂衡曰:“和尚可去!”衡于是仰首,見天有孔,不覺倏爾上升。以頭穿天孔,見七寶宮殿,及諸天人。但衡不能上天,使復還下所。吏司引衡坐船北行三十里許,見有村岸,數萬家,皆為流民。衡私上岸,往村西北,見有講堂,上有沙門甚眾,聞經唄之聲。衡上堂階,見亡師法柱踞胡床而坐。法柱見衡,讓衡莫來此堂,可復回原道而去。衡還水邊,不見來時所坐之船。衡渴欲飲水,乃墮水中,因便得蘇醒。衡于是持戒菜食,晝夜精思,為高行沙門。作品通過支法衡死而復蘇故事的描寫,反映了地獄陰間、罪惡報應等宗教觀念,勸誡人們多行善事,精進崇佛。全篇充斥著濃厚的迷信色彩。從思想內容看,可取之處不多。但從藝術方面看來,小說巧于構思,描寫生動細致。作者安排支法衡魂游地府的行程次序是獨具匠心的。支法衡先被捉到鐵爪輪處,親見惡人被輪軋得稀爛,自己也差點喪生。真是慘絕人寰!后衡行于陰河,幾乎被斬。真是陰森可怖!多虧亡師指點,才得以復活。通過這一番怵目驚心的地府巡視,有力地突出了“精思”敬佛的主旨。在鐵輪描寫后,作者筆鋒一轉,描寫了天孔之上的“七寶宮殿”(像似天堂)使支法衡親見“諸天人”,給他的心靈帶來了寬慰和希望。這里的“天宮”描寫,與恐怖的鐵輪之獄描繪,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不僅使支法衡堅定了“精進”敬佛的決心,也從藝術效果上,重重地叩打了讀者的心扉。這是六朝地府小說中較好的一篇。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換腳》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新豐》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