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唐宋詞匯評賞析
公舊序云: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百余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耳。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州。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編年】
《孔譜》:熙寧十年(1077)八月十五日。東武,密州(今山東諸城)。彭門,徐州(今江蘇徐州)。
【附錄】
蘇轍《水調歌頭》: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上一篇:《劉潛·水調歌頭》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蘇軾·水調歌頭》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