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魏收·阿豺折箭
亦題《折箭》。北齊寓言小說。魏收撰。原載《魏書·吐谷渾傳》。兆文等編《中國歷代寓言選》錄入。《魏書》一百三十卷,紀傳體北魏史,至北宋已散佚不全,劉恕等則據(jù)《北史》補成今本。有中華書局校點本。書中連帶記有不少寓言故事,本篇是其著名的一則,且具有小說意味。阿豺,即吐谷渾國威王,其王國在我國西北部。424年阿豺臨死前把政權(quán)交給了侄子,并有命諸子折箭的事。作品敘寫:阿豺有子二十人,一天,阿豺?qū)λ麄冋f:“你們每個人給我拿來一支箭!”他把拿來的箭一一折斷,扔到地下。隔了一會兒,阿豺又對他的同母弟慕利延說:“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斷!”慕利延即折斷一支箭。阿豺又說:“你再取十九支箭把它們放在一起,再折斷它們!”慕利延怎么也折不斷。阿豺就說:“你們知道嗎?單箭易折,眾箭難摧,只要你們戮力同心,國家就可以鞏固了。”寓言揭示了一個真理:團結(jié)就是力量。當然,作品強調(diào)的內(nèi)部團結(jié),目的是在維護本部族的統(tǒng)治權(quán)。但它揭示的真理,對我們有啟示意義。故事帶有很強的民間文學(xué)色彩,全文用比喻寫成,生動有力地表達了主旨。作品的主人公阿豺是個善教者的形象。他先讓弟弟折箭,以此當作比喻,然后才說出胸臆,既有說服力,又增強了形象性。“折箭”故事最早為北魏崔鴻記錄(見《御覽》卷三四九)。《魏書》記后,流傳更廣。《資治通鑒》卷一二○、陳繼儒《讀書鏡》卷四皆采載。《伊索寓言》中的《農(nóng)夫和他的孩子們》與此篇情節(jié)、主題基本相同。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阮瞻》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陸機兄弟》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