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韓非·郢書燕說
戰國寓言小說。韓非撰。原載《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今見王先慎《韓非子集解》等。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公木等編《歷代寓言選》、李格非等主編《文言小說》 皆錄入。這則寓言很有名,它描述:郢地有個人,要寫信給燕國的相國。他在晚上寫信,光線不夠明亮,便對拿蠟燭的人說: “舉燭!”嘴里說著,在信上就寫了這兩個字。其實信的內容不需要這兩字。燕國的相國接信讀后,便解釋說:“舉燭是崇尚光明的意思;所謂崇尚光明,就是要選拔賢才,加以任用。”相國把這話奏明燕王,燕王便高興地照著去做了,果然把國家治理好了。寓言嘲笑了斷章取義、穿鑿附會的學者。這些學者,就像“相國”一樣,往往根據別人的片言只語,甚至奇談謬論,妄加引用,胡亂解釋,瞎說一氣。盡管燕相國和燕王從郢人信中得到教益,但無論客觀效果如何,這封書信中的“舉燭”兩字仍是錯誤的。寓言的正面意思,就是要求做學問的人,應當腳踏實地。全文不足百字,語言簡潔質樸,不務采藻;描寫精當,顯露出爽朗雅潔的藝術風格。行文中勾勒燕相,僅以“受書而說(悅)之,曰:‘舉燭者,尚明也; 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 ……白王”洗練的幾筆,就把他接信后望文生意、曲解原字的情態、思想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有力地展示了故事的深刻寓意。后來,“郢書燕說” (郢為楚國國都)形成成語,常用以諷刺引經據典,穿鑿附會的人。《敦煌變文集》中《前漢劉家太子傳》所載故事變為鄭簡公作書與燕王,情節略同。另,黃永玉《芥末居雜記·蚤弄》,寓意與此同。
上一篇:《秦漢·應劭·鄭奇》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郭璞小技》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