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平望亭冢
亦題《鄒覽》、《謝邈》。東晉志怪小說。撰人不詳。原載《錄異傳》。《太平廣記》卷三一八、《吳郡志》卷四十七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皆錄入。這是一則鬼事。敘述:東晉孝武時,謝邈為吳興郡太守,帳下給使鄒覽,乘樵船在部伍后。至平望亭,夜雨,前部伍頓住。覽露船無所庇宿,顧見塘下有人家燈火,便往投宿。至,有一茅屋,中有一男子,年可五十,夜織薄。別床有小兒,年十歲。覽求寄宿,此人欣然相許。小兒啼泣歔欷,此人喻止之,不住啼,遂至?xí)浴S[問原因,此人曰:“是我的兒子,其母將嫁,故悲啼。”到天將亮,鄒覽別去,回頭再看,已不見所住屋,唯見兩冢。前行,逢一女子乘船,問鄒覽為何從荒草野地中走出。鄒覽具以昨夜所見告之。女子回答說:“此是我的亡兒。實想改嫁,故來辭墓。”于是,女子哽咽,至冢號咷,不復(fù)嫁人。作品通過鄒覽夜間誤去借宿某亡者冢內(nèi),見父與子在陰間悲泣,希望陽間妻子、母親不要改嫁之事的描寫,宣揚了封建階級的婦女“從一而終”的腐朽思想。思想內(nèi)容,雖不足取;但在藝術(shù)手法上,文筆清麗,情調(diào)凄惋。寫母子感情,雖人鬼殊途,卻息息相通,讀來生動感人。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孔約·干寶父嬖人》簡析
下一篇:《秦漢·慶都》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