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于法蘭
南朝梁志怪小說。王琰撰。原載《冥祥記》。《法苑珠林》卷六十三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作品敘述:晉時沙門于法蘭,高陽人。年十五而出家,性格深沉仁善,業操貞整。其寺于深巖上。嘗夜坐禪,虎入其室;因蹲床前。蘭以手摩其頭,虎奮耳而伏地,數日乃去。竺護,敦煌人。風神情宇,與蘭差不多。曾于山中修業。山有清澗,汲漱所資。有位采薪者,曾污染其水,水即竭涸,俄頃絕流。行護臨澗徘徊,嘆曰:“水若遂竭,吾將何資?”言終而清流洋溢,不久又流滿澗中。作品由兩則故事組成,一則寫于法蘭伏虎,一則寫竺護使涸泉還水。通過這兩則故事,表現了僧人的神奇超人的本領,從而使世人對佛家驚慕崇拜。小說語言簡約,情節簡單;但描寫伏虎、還水兩事,意境優美,盎然有趣,大異于凡民武夫降龍伏虎的雄壯格調。后人對此兩僧此兩事曾作像贊,說:“于氏超世,綜體玄旨。嘉遁山澤,仁感虎兕。護公澄寂,道德淵美。微吟空澗,枯泉還水。”(《法苑珠林》卷六十三引支道林語)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乳母》簡析
下一篇:《先秦·呂不韋·亡鈇疑鄰》簡析